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来,听个故事。
有个叫伊桑的小孩,他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一个脏兮兮的小水坑都会玩很久;脑子里的想法超级多,开着飞船遨游太空,和行星玩耍;笑起来露着两颗大门牙,天真活泼;喜欢色彩斑斓的世界,用色彩画出自己的世界,是个超有绘画天赋的小孩。
他眼中的美和他爱的一切是大人所理解不了的,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眼中小伊桑就是一个“问题小孩”。拼写字母永远颠三倒四,课文读不出来,考试的卷子让小狗叼去,翘课在街上闲逛,留级一年,成绩依然没有进步。
没有办法,爸妈将他送去寄宿学校,以为学校的严格管理会让小伊桑进步。可是结果是,陌生的环境,老师的一板一眼的管教,同学的嘲笑,彻底将小伊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信心打败。只有沉默、害怕、孤单陪着他,连他最爱的画画都不再画了。
这是《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的小主人翁,当我觉得小伊桑就这样在灰暗中长大时,他遇见了改变了他人生的老师—尼克(阿米尔·汗饰)。尼克老师发现了伊桑患有“读写障碍”。尼克老师用了很多的方法帮助小伊桑去克服障碍,最后小伊桑又变成了爱玩开朗的小孩。
这部电影讲的是教育“非正常儿童”的态度,这也许不是主流,可是我们对待正常儿童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家长关心的只是作业、分数和成绩,如果没有好成绩,其他的全是零。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从没有想过孩子真正喜欢哪里?
早在2500多年前,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可是现在的学校,依然像是一个工厂的流水线,面对不同性格爱好的孩子,用同样的语言和方法来教导孩子。这个流水线中的标准产品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其他全是残次品。
老师照本宣科,回答的问题也是要跟大纲一样的,完全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人们都说一千个人读哈利波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但我们经典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不管是中心思想还是解释原文,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师的答案。
再回到这部电影中,面对小伊桑的种种劣迹,父母只知一味的打骂和威胁,从没有真的反思过自己是否做的对?老师也只知在作业本上化红色的×,急于给孩子画标签,从没想过背后的原因。
如果不是尼克老师,悉心的观察找出原因,想办法去帮助小伊桑走出阴暗,重新燃起他心中的自信,这样一个拥有极高绘画天赋的小孩也许就这样毁。
作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没有爱,只知去要求孩子这孩子那,这样的人如同“毁灭者”,甚至比这更可怕,因为我们熄灭的是希望,是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很特别的,都是天上落下的星星,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心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放出耀眼的光芒。
最后讲一个电影中尼克老师对伊桑的爸爸讲的故事: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所罗门的小岛,那里的土著人耕种土地时从来不砍树,只是围绕在树的周围,喊叫,谩骂,甚至是诅咒它,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树自然凋谢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