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儿天空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情最柔处寒亦暖,文至淡处品自高——读《我们仨》

2018-02-22  本文已影响159人  每文儿

一位温和而坚韧的老太太,一对相知相偎的夫妻,一个充盈爱的家庭,彼此默契地将琐碎做调料,津津有味地生活着。他们活出的是清欢,是温暖,是情趣,更是风骨。幸福的生活从来都简单,单纯的人相处起来更多欢乐。

   杨先生与钱钟书,还有女儿钱瑗,三个人的故事浓缩在这并不厚的一本书里,朴实无华,简洁道来。今人看来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到了杨先生的笔下如话家常,不见波澜。在一个世事洞明的老者眼里,一切都不过是平常,诸事法自然。

杨先生,一位内心真正强大的学者。读着先生的文章,共鸣处如哽在喉,然而先生笔调依旧平和委婉,“不悲不喜,就在那里。”正因历经悲喜而不见悲喜,才令人格外感到其背后的大悲大喜与淡定从容,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沉浸在杨先生的述说中,倾听,遐想……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彼此尊重,互相欣赏,论才学与地位,杨绛先生丝毫不在钱钟书之下,但她像一艘承载千钧的航船,满载一家人的欢乐与趣味,平稳而柔和地执著前行。钱钟书先生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不无道理,在他的心中眼中,杨先生是多么温暖而智慧的伴侣啊!

杨先生与钱钟书热爱美丽的生命。在社会的某一段时期,他们小心翼翼地活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但是,即便若此,也没有逃过背后扎来的一刀。“文化大革命”时,遭人以莫须有的公案诬陷。钱钟书安慰忧虑的杨绛先生:“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这激发了杨先生的智慧,杨先生在书中说:我觉得媒孽者倒是无意中帮了他的大忙,免得他荣任什么体统差事,而让他默默“耕耘自己的田园”。钱钟书的遭遇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苏轼,才华横溢,屡遭贬谪,却在被流放期间,为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流传于世。而钱钟书先生由于善偷时间在学问上有建树,后来几经推辞,还是被乔木同志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任命为社科院副院长。杨绛先生说:我有个很奇怪的迷信,认为这是老天爷对诬陷钟书的某人开个玩笑。这个职位是他向往的,却叫一个绝不想做副院长的人当上了。世上常有这等奇事。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在迫害中彼此安慰扶持的态度令人敬仰。

钱钟书先生虽然在生活琐事上得杨绛先生照应更多些,但在才华和人格上自有杨先生欣赏之处,杨先生懂他更坚定不移地拥护他。在钱钟书翻译毛选时,有一次指出原文有个错误。他坚持说:“‘孙猴儿从来未钻入牛魔王腹中。’当时谁敢指出伟人的错误?徐永瑛同志请示上级,胡乔木同志调了全国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查看,钟书没有错。毛主席得把原文修改两句。钱先生坚持真理,不因其他而低头求全,在当时可不是“狂傲”吗?然而,杨先生欣赏的便是这狂傲背后作为学者的原则与勇气。

钱钟书写的《管锥编》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完成的,当时红卫兵横行,《管锥编》这类著作他们是不容许的。钱钟书不用白话而用艰深的文言,干脆叫他们看不懂。杨先生说:“他不过是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学问。”特别欣赏杨先生这段话:“‘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一代学者的风骨掷地有声!

杨先生本是一个弱女子,但她并不懦弱。杨绛先生常说自己是三人中胆儿最小的,怕黑,甚至女儿钱瑗都比自己胆子大,有时会照顾保护自己。但在“三反”运动中,对旧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她惊愕地发现“发动起来的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都不是个人了。人都变了。”这对杨先生一家是‘触及灵魂’的。杨先生自嘲而幽默地说:我有一个明显的变,我从此不怕鬼了。”这是多么委婉而辛辣的讽刺啊!在杨先生眼中,想象中的“鬼”远没有现实中的一些“人”可怕,所以她变得无比坚强。

然而先生自有柔软处,时时都能感受到她的家中充满爱的温馨。对于热爱生命的人来说,即便上天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三反”期间,杨绛先生一家免得犯错误,惹是非,就离群索居,从书籍与自然中寻求生活和生命的乐趣。她把每次走向大自然称为“探险”,也就是这段时间一家人得以尽享天伦之乐,生活之趣,读书之获。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热爱生活的人,处处皆情趣。

女儿钱瑗是二老的宝贝,也是他们一生最得意作品,杨先生与钱先生都为之骄傲。钱瑗在父母下放干校期间,偶曾帮助过一名当时被红卫兵迫使扫街的老太太,帮她解决了一些困难。老太太受过高等教育,精明能干,是一位著名总工程师的夫人。她感激阿瑗,和她结识后,就看中她做自己的儿媳妇,亲自登门要求让她儿子和阿瑗交朋友。经过不懈努力,老太太把阿瑗娶到了家。阿瑗有了一个美好的家,杨先生虽居陋室,心却安适。

情最柔处寒亦暖,文至淡处品自高。“我们仨”,人同其文,恬淡温馨,却怀瑾握瑜,不折风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