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克式的人生,你想要吗?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人,你说你要考研,你身边的人都要考研,他说我也想试一试;你要考某某证书,你说这个证书可以怎么样,他说我也想考。你要做某件事,这个事情可以达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个人又跳出来了,他说我也想加入。如此举不胜数。
身边好像总有一群随波逐流的人,找不到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摸不清自己的发展,以别人觉得好的观点来对号入座,好像真的觉得自己这么做也可以变成这样的人。是叫做迷茫?还是叫做克隆人?用思想的懒惰掩盖自己战略的选择,用别人的选择来决定自己要走的路。
如果身边的人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做事,那么我们身边就充满了穿着小丑服的克隆人。这种方法也许可以让你一时成功,在做事时省时省力。可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在工作中迷失自己。当他们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却只看到一张打着马赛克没有个性特征的脸。
是啊,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做事,无可否认。很多人,不只是年轻人,认为前辈的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这其实是误导,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就完全适用于你的情况。所以说人们遗漏了一点,成功是可以复制,但是它却不可以粘贴。因为每个人经历的情况不同,使得某种方式对某个人来说格外有效。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我们心中偶像的经验,还希望自己有同样的收获。因为我们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周围的人,环境也不同...那不适合我们。
那怎么办?
我们要做的是,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佩服我们的偶像,他们身上吸引你的是什么,闪光点在哪里?那我们在设计自己的目标的时候,面临选择的时候,要怎么去借鉴他们的优点,才能更好的为所己用。
思考别人的过程,思考别人的阶梯,然后定位自己。通过收集的信息来确定对你最有用和让你觉得最满意的改进方式。
也许大多数人都是无意识的。人们总是会被谬误引导,被一时的多选择,迷茫,而感到无所适应,从而选择了随波逐流。
不一味地模仿别人,因为人生最美妙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管我们自己和社会环境是多么努力地想要把我们塞进那种理想化的模具。无论身边的环境如何,自己与环境多么的相违背,我们也要做自己!JUST DO IT!中国话说: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查尔斯.舒尔茨说:还是做你自己吧,别人的自我已经有主儿了。
偏激的观点不适合于所有人,从另一维度再来看这个问题。
高中时我们学过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减弱或加强化学反应,因为其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但会对其他物质产生影响。或者说,‘加速事物发展或变化的人或物’,和,‘其他人受到一个人的言行、态度或活力的影响而变得友好、积极、充满能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时抓住机遇,跟随潮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它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结果。重要的是跟随潮流的同时,亦能坚守本心。随波逐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
小时候学木舟刻剑,以为这样做可以找到剑;长大了学王戎识李,用认知来避免从众。
其实,无论时代怎么变,社会环境如何更替,我们都要能坚守自己的一方固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口,猪都可以飞。
今天所说你,马赛克式克隆人,化学中的催化剂...不同的表述只是为了传达同一个观点。你,又是怎么看这个观点的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