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今日成功日记:
1.昨晚可能是看奥运会闭幕式太激动了,结果一夜都在做着和冰雪有关的梦。包括醒来前,还在某个场景里,闹钟响起时我还以为是梦中情景下刚好要有的声响。
2. 晨读时的觉察
看到大萌萌跑去红燕那边参加读书会,还有她的朋友圈晓爱点了赞,我心里的酸劲又上来了。我意识到,即使我最亲近的人,即使我完全信任的人,我依然会有这种感觉出现。
我希望世界围着我转,这或许是狮子座生来就如太阳一般霸道的要求。与此同时,又经常发现做不到,或者被自卑占据,于是天蝎那自我攻击柔软脆弱的部分就出现了。
为什么总是这么懒,这么贪睡?我突然不再谴责自己了。因为身体需要休息,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做休整。这是我近期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而不再谴责和抗拒。
一切的发生都是那个当下的必然和本然。
不再谴责的也包括胖,昨天连老师问我是否胖了,其实我是对听到自己和这个词有关有抗拒的。胖瘦也好本没有好坏。但如果我在看到一个词的时候同时伴随起抗拒的情感,那我注定无法中性地看待它,注定不会接纳它。所以,词本没有好坏,如果我们升起了抗拒,不允许自己是这样的,才是危险的。
大萌萌先工作之余可以做这么多事,是让我自卑的。慢,干不完,是我常常自我指责的。要如何转化为不去抗拒这份本然呢?对胖我能做到,但对慢还不能。
我在钱的方面是很小气的,小气是因为总觉得自己缺钱。
3.《懂得爱》晨读 Day 8
关于“物化”
这个月正在读的两本书总是在内容上出现惊人的吻合,而且往往还是在同一天,这实在令我惊叹。马歇尔提醒我们小心别把自己当作“椅子”看待,麦基卓和黄焕祥则谈到了“人物化彼此”的现象——虽是不同的理论,却都在提醒我们“别忘了自己是个人”。
关于“镜映”
关系中,我们是彼此的一面镜子。经由你,我看到“我”——未必是真实的我,却容易形成对自我的认同。就像张德芬在《活出全新的自我》一书中写到的:“感觉对方高高在上,是因为在你心中有个低低在下的自己。”
我想,镜映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是双向的:把自己磨成平面镜,或无论对方拿什么镜子来照,都看向自己真实的样貌。
关于“界限与心墙”
界限是我们和他人之间有弹性、可移动的界面,是关系双方基于“为自己负责”的默契所共同守护的无形边界。
而心墙则是一道厚到无法穿透的墙,缺乏弹性和敏感度,只认内外,不分敌友——自我防卫的同时,也把友好来访的宾客拒之门外了。
界限帮助我们更多看到彼此作为“人”的部分,弹性灵活,以人为本。心墙容易使人“物化”,将心与心彼此分隔,只求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心墙与界限,有招与无招,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
4.《非暴力沟通》共读 Day 9
马歇尔说:对他人的指责反应了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指责的对象是我们自己,则表示“我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
这就不禁让人有疑问了:一方面说“无论我们做或不做某事都是为了试图满足某个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表示“自责是因为行为未能满足需要。”那到底需要是“满足了”还是“没满足”呢?
其实,任何行为都是在“试图满足”需要的,但实际的行动是否指向了需要的满足,是要画个问号的。就好像朋友间有误会,试着沟通,可因为说话词不达意,反而误会更深了。所以,“试图满足需要”和“实际是否满足了需要”本就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我们在自责时,其实是有“两座冰山”等待被发现的。就像马歇尔说的:“爱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两个‘我’:对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和采取那种行为的‘我’。”缺乏对任何一个“我”的看见和接纳,都无法把我们带离自我指责的痛苦,重新活出对自己无条件的爱来。
5. 8个月共修,可以按主题分,和自己的关系,亲密关系,金钱关系
6. 练琴
7. 晚上《当下》
8. 大萌萌影响8个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