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走出舒适区的行为,让我们获得了新的技能。
但是不要就此止步不前,我们需要趁热打铁,将新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优势,新绝活,如此,原来的舒适区就得到了扩大,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掌控力。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新技能,就像学习踢球时反复操练一个新技术一样。
切记,要把握好自己的练习强度,循序渐进,不要上来就挑战大boss级难度。理想的难度是“踮踮脚就可以够得着”。随着时间缓步增加难度,每一级别之间保持适当的跨度。
你也可以建立模拟场景来加以演练,熟悉你的新角色。比如你将要在上千人面前演讲,那么就可以先在几十人的小场面下进行模拟练习,降低正式任务的冲击力。而主动向外界做出一些小承诺,或采取一些先决行动,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让外界监督自己,逼迫自己克服贪图安逸的本性,直面困难。
第二,建立学习型思维模式。
学习型思维模式是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对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看待错误。固定型思维认为,犯错表明了个人性格或能力有缺陷,所以错误越多,对自己的否定越多,就越沮丧。
而学习型思维则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是成功之母。只有这种思维的人,面对错误,反而会越挫越勇,继续前行。显而易见,面对舒适区外的挑战,学习型思维模式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你因为突破之旅受挫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学习型思维模式能帮助你正确地看待你的进展。我们可以把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完全逃避阶段,考虑阶段,尝试阶段,提炼阶段,以及最后,到达享受阶段。这就像进度条,当你能够实时看到,你已经走了多远,还需要走多远,那么对痛苦和压力的忍耐力就会大大提高,你会更加善于给自己充电。
此外,在突破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很少有人是始终独自前行的,强如乔布斯,也是得益于他的导师罗伯特·弗里德兰,改善了他早期孤僻的性格。他人的帮助对于我们突破舒适区至关重要,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和指导,还因为他们给出了真诚又及时的反馈。
当你走入认识误区,当你获得了微小的进步,当你不知不觉中退回舒适区,其他人的反馈都能帮你更好地认清形势,把控方向。
网上有句话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不过在我看来,时代并非真的那么不留情面,舍弃人的时候也并非毫无预兆。至少,当你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越来越小,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必要突破舒适区却还在逃避的时候,你就该警惕,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留在舒适区是人类的本能,而走出舒适区,则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潮流、笑傲风云的必然选择。
当然,知易行难。真的面对新挑战的时候,个人还是难免会有犹疑,会有挫败,会经历忍耐与挣扎。这个时候,能支撑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念、目标。
有内在的充沛的精神源泉,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知道自己距离终极目标越来越近,会帮助我们抗衡过程中的一切不适和困难。
另外,你要相信,突破舒适区虽然艰难,但一旦你成功,你会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
或许你会发现,原本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颇为有趣,甚至你开始乐在其中。就像沉默寡言的人走出舒适区就变得风趣幽默。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能,那么糟糕,走出舒适区后,我们能收获整片蓝天。
最重要的,突破舒适区是一种良性循环,曾经的成功经验会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更有自信,也会更积极果断地去面对下一次挑战,去抵达下一次成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舒适区外,就是奇迹之所在。走出舒适区,你将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听了这么些道理,你不想在自己身上试试,感受一下创造奇迹的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