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下神坛的“心灵鸡汤”

2021-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止曦

我是一个句子控,经常会看一些心灵鸡汤句子,比如,昨天刚读到的一句话“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一直以来,我都挺喜欢这类句子,觉得它们或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或是带给我精神上的慰藉,或是对我起到一些行为导向性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励志。

然而,最近在逛知乎的时候,发现很多这种问题:“为什么心灵鸡汤成了贬义词?”“什么是鸡汤文?为什么知乎上大都排斥鸡汤文?”“心灵鸡汤到底有多害人”

有一个高赞回答谈到“许多心灵鸡汤喜欢鼓吹“金钱无用论”,告诉你心灵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结果我们所有人都发现,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实在是不知道心灵用什么来满足;再譬如心灵鸡汤喜欢把所有原因归咎于“你努不努力”,就比如你去驾校的时候教练不告诉你怎么踩离合怎么换挡怎么打方向盘,而是跟你说,“加油!白岩松说过:你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开车的!”

诚如是,脱离现实、一味地鼓吹“励志激情”的鸡汤,确实让人无法下咽。

“心灵鸡汤”到底有没有营养呢?

我专门了解了一下“心灵鸡汤”的起源,这要从一个叫杰克.坎菲尔德的美国人说起。

坎菲尔德曾经是加州的一名中学老师,到八十年代后期,他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面条过日子。而在45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盯着看。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书中写了大约100个励志小故事,想到奶奶熬鸡汤给他治百病,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结果,《心灵鸡汤》第一年就狂销8百万册,坎菲尔德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励志书系列作者。

坎菲尔德的心灵鸡汤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他请“广大群众”来稿,雇佣了十几个编辑进行整理,而且,每个说故事的人,都签字保证真实性。真正做到了“全民励志”。

“心灵鸡汤”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被一些为了博眼球的人曲解,传递虚假信息,讲述错误道理,甚至歪曲人们对现实的判断。

失去了原本“配方”、被加了料的“鸡汤”,谁还敢喝?

在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心灵鸡汤”这种激励性的“语言艺术治疗”,但是需要的是真正的“心灵鸡汤”,启迪治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