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滴滴和uber对干,输的是消费者。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24人  何以宽
《潜规则》

###元概念

今天周一,咱们继续一起读《潜规则》的第7章——摆平违规者

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不知好歹的地方官,直接越级上报了自己县市级干部的贪污腐败。接到这个上报的省部级干部只能大眼瞪小眼,心里想:这是哪个不懂规矩的混账,我当官这么多年了,还真没遇到过不懂咱们官场潜规则的家伙。

省部级干部摊开上报文件一看:人证物证俱在,县市级干部的手印都印在上面,真是八条命都不够死的。

凭借多年的“潜规则”经验,省部级干部料定事情也许另有玄机:证据这么充分,这个人按道理来说一定是贪污腐败的经手人。他居然敢把人抖出来,一定是有什么非这么做的原因。

果然,一调查就是有猫腻。

原本大家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是这样的:京城当大官的,往往天子脚下不好明目张胆的捞钱,也没有那么多实际的钱可以捞,优势是京官本身权力大。地方当官的,山高皇帝远的,钱倒是好捞,劣势是信息闭塞,升官发财往往需要中央人员美言举荐。

你看,两者的优劣势恰好可以互补,自然就狼狈为奸起来了:京官为地方官美言,助他一路升官发财。地方官为京官收刮钱财,换来财富万贯。

这位地方官之所以“不知好歹”,如此上报县市级官员,大抵是县市级官员违反了潜规则。一句话:收了人家的钱,不办人家的事情。

结果呢?这位省部级干部下了一个潜规则命令:不管你多大的官位也好,你得向这位地方官花钱道歉,还要把人家的事情给漂漂亮亮的办了。

结果,这位京官真的向地方官低头了。神奇吧,违反潜规则,大官也是要被摆平的。

潜规则是不看你爵位高低的,但凭你是否遵守。

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这样的:

  1. 县市级干部收了人家的钱没办事,现在得向人家地方官低头认错,赔人家的钱,还要把事情办了。
  1. 地方官发难情有可原,但是以下犯上是大忌,以后大家都学不就糟了,所以革职查办,背后给予各种好处,地方官心甘情愿闭嘴退出。

各方利益,处置妥当,任谁也没有怨言。大家继续遵守潜规则。

正常情况下,地方官不至于告发自己的上级,因为自己往往同样参与到贪污腐败当中,只是谁轻谁重而已。

换句话说,大家遵守潜规则,对双方都有利都有钱赚,他们是一起坑第三方老百姓的钱。不遵守,要么就是闹出上边说的这档子事情,要么就是大家都没钱赚。

所谓对局者双赢,老百姓买单,深谙于此。

跨界思考

互联网的专车大战,就深谙此道。

滴滴和uber也好,滴滴和快的也好,前段时间是打得水深火热。

如果你是一个司机,滴滴会给你越来越多的订单。
如果你是一个乘客,滴滴会给你越来越多的优惠券。
uber呢?只能给你更多的订单和更多的优惠券了。

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啊。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们这些专车软件打的越白热化,就要烧更多的钱来讨好我们消费者。

真的是这样吗?——短期内,还真是。长期呢?可就是咱们所说的“对局者双赢,喜闻乐见的人民群众是冤大头了。”

滴滴和uber之所以敢于这么烧钱,原因固然有相互竞争之意,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们无形中共同做大了整个打车市场。

喜闻乐见的群众们,没有滴滴和uber之前,咱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常打车的习惯吧。滴滴和uber这么打架以后,大家的网约车几率大幅上升了吧。

滴滴现在的优惠券政策越做越回去了。什么原因呢?一方面自然是自己打败uber了嘛,没必要火急火燎的烧钱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整个打车市场打开得差不多了。滴滴再烧钱,也没有太高的收益了。

到头来,大家还是在算账的。资本都是逐利的,鹬蚌相争也许只是想给不明真相的渔翁一场戏而已。

更有甚者,滴滴们培养成熟网约车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反制司机和乘客。它已经慢慢的在出具对司机和乘客的约束了。

你看,本来是在司机和乘客手上的权益,话语权不知觉的就到滴滴们的手里去了,这才是最大的“赢”。

跨界应用

对局者双赢,第三方买单是一大杀招。

咱们平时可以怎么用这个大杀招,这里抛出几个例子给大家参考。

比如,两个公司白热化竞争的时候,咱们是否可以寻找两个公司的共同利益点,伺机寻求擂台上的对决,擂台下的共同合作呢?

腹黑一点,公关的同志们还可以考虑“无中生有”的制造一场好戏。比如,由于咱们淘宝和京东打架啊,今天全场五折。这就是一个事件营销了。

再比如,你做一个活动,没有奖品怎么办?可以空手套白狼啊。你只要为奖品提供方打好广告站好台,确保奖品方以当前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未来收益就可以了。

更何况,大家不要忘了,奖品方发放的奖品本身就是公司产品,做得好无形中自然就是帮助公司做口碑了。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互联网一向这么干的,大家不知道而已。比如,你知道360安全卫士是怎么赚钱的吗?欢迎留言回复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