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欲歙固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举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讲阴阳变化的自然律。老子说,阴阳变化,它是有一个自然的一种起伏、转折、改变。
但是这一章,就是我们常常把老子当做搞阴谋的一个证据。老子说: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什么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歙”就是收缩。要让什么东西收缩,就先让它张开,一张开,一用力,它就收缩了。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历朝历代,都是达到强盛了,才开始衰弱。强与弱是相对待的。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要让它倒掉,先让它升高。
股票一直升,说明它很快就要跌了。一个公司不可一世,可能不久就倒闭了。一个运动员在这届运动会成绩很棒,可能下一届就排不上名了。这些都不是人为的,而是必然性,这就叫作必然律。
这些是阴谋吗?
有人说:鬼谷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那是鬼谷子的事。鬼谷子告诉我们,一排人坐在那里,想杀其中一个很难,说不定会误杀了别的人。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叫他站起来。他一站起来,比别人高,事情就好办了。但是,他会主动站起来吗?当然不会。这就要设计,千方百计地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站起来,然后一枪毙命。
老子只讲道理,大家要怎么用,悉请自便,这才叫作道。老子讲了道后,再规定我们怎么解释,怎么应用,岂不是说明他本身就不道了吗?所以老子讲归讲,大家爱怎么听就怎么听,要怎么用怎么用,他根本不管,他也管不了。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要给别人东西,应该完全没有目的,无私无我。给别人任何东西,只要还想着要回来什么,都不叫道,都不是老子所主张的。对于无私的奉献,人们当然很欢迎;而想交换什么东西,想从别人身上赚得更多的东西,这就不好了。
将要被剥夺的时候,就是别人给予很多的时候。所以为什么有的人贪得无厌自食恶果,还要怪别人故意引诱。贪得无厌你自己可以控制,你控制不了,就不要怪别人
老子说: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老子所讲的柔弱,不是我们一无所能那个柔弱,而是先要知道刚强,才可以柔弱。
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刚强,还来柔弱,是不行的。很多人读书没有读通,就说要柔弱,最后只能自己吃亏。吃亏到最后,就使得人对柔弱失去了信心。
比如我们读《论语》,读到最后,对仁义失去信心。好人永远吃亏,讲信用的一定倒霉,那还要做好人干什么?讲信用干什么?
读《道德经》,读到最后,也是如此。人家争我不争,那不是一定会倒霉吗?这就是因为不晓得什么叫不争,不懂得什么叫作无为,不知道什么叫作柔弱的缘故。
柔弱是懂得刚强以后,舍得守着弱这一方,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否则,根本就是任人宰割了。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是不能离开深水的,一离开深水就活不了。鱼在深水里,觉得自己自由自在,感觉不到深水的存在。而深渊,也没有必要说自己怎么变幻莫测。
老子下面要讲一句话,是所有西方国家都应该反省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国家有比人家优越的武器,却不展示给别人看。一旦展示给别人看,别人一定研发出更高级的对付自己。
当今各国恶性地发展军备,就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想要拼命地展示。展示不展示,对老子都一样。他是说,国家应该有好的武器,国防是不可省的,这叫作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如果有了武器,就到处去逞强,到处去跟别人联合军演,到处把那个参数,无意当中就给别人,你自己一定倒霉。
因为别人一定想尽办法跨越我们,这叫自讨苦吃。而自讨苦吃又不能自得其乐,那你何必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