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一起成长

2020-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醉了个菩提

1、认识宝宝

孩子不是我们的工具,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我们愿望的实现者。孩子是一颗种子,他们是有思想,有感觉,有情感的高级生命,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爱。

人是有两个胚胎的动物,一个是物质身体,一个是精神身体。物质身体通过食物营养就可以很好的成长,精神胚胎则是各自的民族,家族 ,文化特质,生活习惯,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涵。精神胚胎要在母体外去完成,他的立场,观点,感受,思维模式,行动模式,心智力,要经过六年才能诞生。

2、如何帮助宝宝

在宝宝的关键期给孩子提供精神成长的营养食粮,培养孩子的心智模式。

001、0到1岁,安全关键期,刚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安全起航,开始用秩序建立安全感。

把从母亲肚子里的经验做为参照点,需要六到八周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闻妈妈的味道,听妈妈的心跳,适应妈妈的气息。觉得来到这个世界自己是安全的。周围环境的秩序记下来了之后,记忆在大脑皮层,做为参照点,某个物体移动了,秩序破坏了,宝宝就会哭。这种敏感期会延续到一岁多甚至两岁。孩子的第一依恋人是父母,依恋关系建立得比较牢固,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会难受会哭,这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没有建立好安全感的宝宝,会非常黏妈妈。跟妈妈在一起还在哭,让妈妈别走。

这个时期保持好的秩序就是保护我们和宝宝的爱,就是给宝宝安全感。这个时期没有建立好安全感的宝宝,会用一生的时间、精力(生活的力量,成长的智慧)去寻求安全感。

002、0到2岁,大脑工作模式开始发展

人类的神经是从头到脚发展的,儿童是通过外显行为去积淀内在的精神内涵的,人类的神经元一开始是没有连接的,受到环境刺激才开始有连接。

这时的表现为:见到什么啃什么(口的关键期),见到什么抓什么(手的关键期),哪里不平往哪里走(腿的关键期)

用嘴啃东西,来自嘴的刺激让神经元建立连接,形成心智模型。到了手的敏感期,遇到一些新的东西,就用口的心智模式去判断,抓起来就往嘴里咬。孩子的一个行为模式建立起来以后,碰到新的东西,不知道如何处理,就会用旧的模式去处理。放在嘴里咬一下,再决定如何用手去支配,这样新旧交替的发展。

脚的敏感期,走高低不平的路,痴迷于脚底的感觉,信息从脚底到大脑的右脑,右脑把信息用神经元处理再传递给左脑,左脑的神经元把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大脑的工作能力。

这个时期特别注意:

不要给孩子磨牙棒和安慰奶嘴。一个固定的东西只有一种感觉,浪费了孩子敏感期大脑的发展。

口的敏感期不要给宝宝太多的物品,配合好孩子的习惯,在孩子未习惯化时不要频敏地更换新物品,啃的东西尽量洗干净,适当地练习俯卧为宝宝爬行做准备。

手的敏感期到了一岁多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等跟大自然更接近的物品,给孩子手的探索的自由。

不要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给他穿带响声的鞋子,走一步响一声。干扰了孩子去体验脚底的感觉,阻碍了大脑的发展。

脚的敏感期也可以用沙子,泥等,可以让孩子赤脚来体会感觉。

这个敏感期错过了,是不会再回来的。所以要珍惜每一个敏感期,找到真爱的感觉去爱孩子,支持孩子探索物质是对他们精神的保护。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