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充满故事和魔幻的世界

日本的末(抹)茶道Vs煎茶道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15人  饮哲

中国南宋的“点茶”由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传入日本,后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经武野绍鸥发展,由千利休创立的日本末茶道(抹茶道)。抹茶道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随着末茶道逐步分成不同流派,煎茶道也蓬勃发展起来。煎茶道在16世纪末引入日本。

煎茶道始祖为“卖茶翁”柴山元昭(1675-1763)。1735年前后,这位行事怪异的禅宗佛徒开始在京都售卖煎茶。原昭手提装着茶具的竹篮,往返于京都的游冶胜地,逐渐发展了简洁自由的行茶方式:壶中水沸腾后,直接抓一把茶叶投入沸水中,顿时茶香四溢,茶汤甘甜。元昭身着僧袍,安贫乐道,卖茶从无定价,只请茶客随意在竹筒里掷几个铜板。

在当时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享乐物欲横流。随着元昭声名远播,“卖茶翁”逐渐成了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象征。为了表示对末茶道的蔑视,元昭在临终前把所有的茶具都投入火中,付之一炬,以避免再出现荒谬的个人迷信。

中国古代贤哲的行事风范,深刻影响了元昭等执著的煎茶道人。这些圣哲不在乎物质条件和社会交际,躲入深山,享受着自在的生活:约二三知己,感受自然,或书画,或吟啸,用甘洌山泉煮茶品茗。如果说末茶道的核心是“侘”,煎茶道的本质则是“风流”。“风流”一词来自汉语,代表了自在、自由和精神上的富足。

元昭死后不久,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讲究秩序和程式的传统以及宗教上对物的崇拜的传统开始体现在煎茶道中。元昭的弟子木村蒹葭堂详细记录了师父所用的茶具,对煎茶道的茶具顶礼膜拜。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至今。

而今,煎茶道的礼仪规则和美学思想已十分复杂,众多的名茶具(如17世纪末来自明朝的石茶壶)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煎茶道和末茶道也有明显不同。末茶道关注的是除茶本身以外的所有东西,煎茶道更重视茶本身——茶的种植和加工、水的选择,以及茶汤的制作过程等等。

可以说,煎茶道的兴起大大促进了日本岛内茶种植业的发展。19世纪中叶,山本山茶铺(创立于1690年)的第六代传人山本德翁要求宇治的煎茶茶农效仿末茶茶农,在茶叶采摘前数月,将茶树覆盖遮阴。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躲避霜冻和烈日,减少成品茶中的单宁含量,增加咖啡因含量。山本德翁还发明了一种将茶叶熏蒸后再烘烤的新方法,以使茶叶光泽透亮,汤味甘甜。用德翁的新加工方法制成的茶叶,就是今天日本市场上最为名贵的茶叶品种——玉露。

PS. 小·学·堂

日本茶源自中国,日本的“茶之汤”,分为末茶文化和煎茶文化。

末茶文化

源于宋,代表人物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末茶道与抹茶道同义,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主旨遵从“禅茶一味”、“侘”和“一期一会”。

煎茶文化

始于明,代表人物是“卖茶翁”柴山原昭,主旨讲求“风流”即文人风雅、精神自由,更多地包含中国文化。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