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关于学习的重大误区,死记硬背没用,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56人  c2c08ddefb83

还记得小时候背课文吗?老师和家长要求我们反复的读,读到倒背如流心领神会,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有,说明你长进了,懂事了。

在《实验心理学》期刊上,有一篇论文指出:给定一篇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反复的死记硬背,对理解课文毫无帮助。心理学家指出,重复的阅读或者观看一些文章及其资料,是一个愚蠢的做法,这种被动的方式对知识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帮助。

通常,我们觉得学习某些事情,可以用熟能生巧来解决。对于一些没有天赋的人来说,可能要笨鸟先飞,别人看一遍就理解了的东西,很多人需要看很多遍,甚至也不太理解。这里面的学习诀窍,就不是笨鸟先飞的问题,而是吸收转化知识的步骤,这个步骤就不是反复的研读要学习的文章。

该论文的作者李奥纳多·马丁对此反复阅读的学习方式,有个总结,他指出反复学习一篇文章的弊端是,重新阅读或者观看课文,并不能在心理层面上建立更为丰富的自我表达,这是被动的,因为重复的阅读模式对注意力的分配和控制要求少,最终导致思维在学习上的涣散。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分重点,分区域,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自己不明白,就问别人,通过建立积极的内容消化机制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消化知识,理解课文的意义,重复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但这也不是说重复阅读在学习中毫无用处,比如英语学习就有很多死记硬背。很多情况下的重复阅读,都是为了口语化的流利和准确,跟理解其知识的关系不太大。

比如这篇论文Repeated reading for developing reading fluen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case of EFL learners in Vietnam就是说的重复阅读有利于口语流利。

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什么重复阅读对学生理解知识是有帮助的,无论是重复的朗诵和默读。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反复的读书,如果不理解的话,还要罚抄课文,根据研究来看,这一点用也没有。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最好的方法是不罚抄,也不是叫他们读个一百遍,正如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重复的阅读反而更能令人分心。

那么,学生如何学习才能较好的吸收知识,取得好成绩?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最有用的资料当属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为什么美国学生的读书能力20年来没有提高?

这篇文章探讨了背景知识在学生理解能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甚至是关键。该文章指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把理解当成一种技能来教给学生,但是所有的老师都忽视了一个问题——理解的精髓往往取决于一个人已经知道的东西,这就像幼儿园的老师教小朋友:地球是圆的。老师解释不清楚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小朋友只能被迫接受这种知识。

也许很多人觉得,如果老师告诉小朋友,地球是圆的,很正常,是基本常识。但是这个基本常识是老师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小朋友的基本常识。这就是问题所在,学生在理解知识的问题上,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掌握的背景知识和老师的差距,差距越小则理解越快,这个理论在家长和孩子身上也成立。

大西洋月刊上的那篇文章,就提供了一个思路:学生理解课文,吸收知识不能仅凭老师和家长的讲解,作为学生,应该更多以学习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扩散,这样,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