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得太晚了
鲁迅先生曾经调侃”郭巨埋儿”,这段话非常精彩,是这样写的:
因为父亲病了,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后来这一份担心一直等到祖母去世,我才放下心来。
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这样的:郭巨家里没有食物了,为了孝敬母亲,决定把三岁儿子埋了,节省食物供奉母亲,理由是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就这一个。
为了奉母,可以牺牲儿子的生命,那可是未来有无限可能的活生生的生命啊!照这个逻辑,媳妇儿也可以再找,母亲只有一个,那么如果牺牲媳妇儿,孩子没有母亲,又怎么孝敬母亲?漫长的封建社会,为了母亲牺牲媳妇儿的感受和利益的比比皆是。从现在健康的家庭关系来看,这关系是颠倒的,婆媳交恶,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悲剧啊!可惜没有人愿意倾听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大纰漏,三岁的小孩子饭量那么小,能节省多少?
可见封建思想对人的荼毒根深蒂固,如此扭曲的”孝道”,竟然传承了几千年,人们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它的残酷,反而刻进骨子里,世世代代遵照执行。
推行孝道文化,一是维持社会稳定,便于管理,二是减轻国家负担,由家庭养老,三是顺应了人性,可谓一石三鸟。
单就顺应人性来说,人天性中的贪欲和权利欲,在家庭中彰显无疑,它赋予了父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以父母为中心,如果家庭里的父母没有自知之明,心中没有爱意和体谅,那就奴役压榨儿女,自己成为最大既得利益者。
还不算父母年老,大脑退化,如果一个糊涂的老人有着家庭的决定权,有的决定明知道错得离谱,但在自以为是的人那里,从来都不认为自己错,只会指责家人执行不到位,这也符合人性,没有人认为自己愚蠢。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永世不得翻身,稳稳地坚固金字塔底座,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当然,也有明理智慧的老人,有奉献精神和托举意识,家人各司其职,互相体谅,互相成全,家庭幸福和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奔赴美好未来,日子也越过越好,这样的老人值得孝敬。
由此想到,我们现在奉行的有些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做的时候坚信是正确的,其实是糟粕,不知道有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