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己
如果你想你的小孩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你就必须成为这样子的人,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那么首先你就要以这样子的方式来说话。育人先育己
昨天晚上刚回家,打开窗户通风,谁知风还没到,对窗邻居的吵闹声就已经到了。
吵闹的声音非常尖锐,一个是妈妈大声责骂的声音,另一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激烈反抗的声音。
妈妈生气的说: "让你去洗碗,这么久了你竟然还没动。两个月的暑假你什么活都不干,连个碗都不洗,我白养活你啊?"
小女孩气愤地回应道:"你就知道骂人,你自己呢?你自己做了什么? 你还不是一样的懒,一回家就睡觉,什么活都不干!"
妈妈听起来更加气愤了,说:"哦? 我什么活都没干,你是谁养活的呀?你没看到我那么早就去上班,那么晚才下班,回家来累死了,连路都不想走了,睡个觉怎么了?"
小女孩思维敏捷,回应起来非常快:"你一天到晚说我不干活,难道学习不是干活吗?你没看到我有厚厚的几大摞暑假作业吗?难道你帮我做?"
妈妈似乎停顿了一下,但是马上接着说下去:"我也没有看到你整天在家里做作业呀,每天我一回家你就在那里玩手机。开家长会的时候,你们老师不是说父母要督促孩子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吗? 你倒好,叫你洗个碗,叫得什么似的!"
小女孩言辞尖利的回应道:"你这叫督促呀? 你这叫叱骂!" 妈妈听了以后有点歇斯底里了,"学习不行,狡辩倒是很厉害! 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你倒是说,你到底去给不给我洗碗?"
小女孩尖叫道:"不。。去!!!"。
妈妈:"信不信我打你?"
小女孩:"你打我犯法! 你打我我就打回你!"
然后就听到砰的一声门响,估计是妈妈走到房间里面去关上了门。小女孩开始在阳台上呜呜咽咽的哭。
听了母女俩的争吵,让我很感慨。因为这样的场景太熟悉了,在我女儿整个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母女间这样的争吵是三天一小次,五天一大次。邻居母女的争吵,最后还没有发展成打架,而我们母女俩却会大动干戈。
虽然母女之间的争吵频繁,但是每一次争吵却依然让我非常的伤心失望。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教出了一个这样的女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去改正。我焦虑如果女儿按照这样的性格发展下去,以后怎么融入社会,怎么与别人相处?我自觉我不能够再放任她下去了,一定要纠正她。可是每次当我试图去纠正她的时候,她就会激烈的反抗,于是就进入了一个痛苦的死循环。
女儿渐渐长大了,初中到与高中都是在学校里面寄宿,上了大学,远离了家。期间也会争争吵吵,偶尔也会大动干戈,但是我的失望与焦虑却减轻了,因为她在学校里面与老师同学,还有她的朋友都相处得还算好,最起码很正常。看起来她似乎有两种不同的为人标准,家里的与外面的,在家里她倔强任性,我行我素,在外面却知道要放低自我,考虑别人。所以一个聪明的孩子,即使家里人把她给宠坏了,她也会明白她的界限会在哪里,在哪可以有恃无恐,在哪必须小心翼翼。
这么多年过后,每当我反思我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不称职的妈妈的角色,就会觉得十分后悔与愧疚。如果我当时能够及时学习儿童教育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性格缺陷,注意言行,严格律己,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成为女儿成长的楷模的话,我想我女儿的性格会比现在完美很多,人生路也会走得更加顺畅。
所以当我听到隔壁母女俩的争吵时,我就下意识地的去听他们的对话,想从对话中分析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相爱的人互相争吵。
对,是指责,是相互的指责,是一个指责所引起的另外一个反指责。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教育小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方法就是首先指出来他哪里做错了,可是我们却没有考虑过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没有一些最基本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小孩子说话都不考虑说话的方式方法,就只是简单粗暴的责骂,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行,你不可以这样,你怎么可以那样?。。。
小孩子在一岁之前就已经开始学说话了,这个时候他所接触到的唯一的语言导师就是他的父母家人,父母说话的方式会被小孩子直接模仿。如果你想你的小孩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你就必须成为这样子的人,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那么首先你就要以这样子的方式来说话。
想要教出一个完美的孩子,首先你需要教出一个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