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写作团 121|关于MBA提前面试的感想
今天终于收到了华南理工大学MBA的提前面试优秀通知了。
接下来只剩下备考了,过了华工线,无需竞争,便能录取。
在MBA的准备过程中,对于MBA的心理表征又清晰了不少。
一、MBA是门生意。
社会是个自助餐厅,特别在这个物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去选择任何策略都有成功的可能。
在MBA的提前面试当中,有刚毕业的学生,有工作了很多年的的人,也有来自不同行业的人。
甚至乎有很多的都同时报了不同的学校,看哪家学校给offer就去哪一家,这一切都非常正常。
但是,必须十分清楚一点的是,MBA本身是一门生意,其实绝大多数是大学本身的名声,
加上背后的公司形式在运营的项目。
某程度上,也是一个自助餐厅,大家目的各异,但个人净值相差距不大,
缺乏一种突破到中高层管理层的手段,或者融入某个圈子的谈资与标签 。
所以,大家凑到一起,学校出名声,个人出金钱,造成一个游戏圈,让大家来玩耍。
本质而言,无论多牛的学校,背后都是一致的。
凑到一起,学习只是其次,目的是培养同学感情,链接师兄师姐等弱联系,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定必会有个别同学有往上突破的可能,
那么这个同学缘分,势必会为你累积更好的弱联系。
二、个人对MBA的看法。
首先,MBA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Title,如果年龄大于27,毕业己经30以上了,
转型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有个别的同学,希望摆脱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或者金融行业,
读全职班会是更好的选择。而且,无论你是否MBA,进入新行业,在这些领域里面,
都是从头做起,毕竟大多数都是“金融民工”与“运营狗”、“程序猿”,没有很好的行业累积,
几乎没有可能在3年后,就获得这样的机会。
因为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对方要把试错的机会给30多岁的你,
而不是20多岁的年轻人。
其次,学历正在不断被稀释。
对于知识标签而言,未来在中国的估值一定会越来越高。
在美国,你读的是“经济学人”还是“国民探秘者”,决定了你的社会定位,大众的评价。
而在中国,我们还处在奢侈品提升地位表现的低位水平当中,不合理的东西,终归是会回归真正的价值的。
在人的工作记忆没有办法大规模提升短期未来下。
我们对人最快的识别的标签别是学历,甚至是最高学历,花钱投资一个学历,先不论你在当中学到了什么,对于未来几十年来的人生来说,一定是最好的股权投资。
毕竟,本科研究生学校也许是“名门正派”,
但是你不学习,光靠学校给你光环加持,注定走不远。
最后,根据自由度选择自己的路
毕竟,在行业累积的经验,再次推倒重来,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在其它行业里面,看上去工作薪资高,但是综合考虑压力、时薪、家人相处却往往是背离的。
比如咨询、金融、互联网,对我所在朋友圈扫描一次,无一例外,都是痛苦异常。
至少我从事的细分行业,可以自由控制上班时间,弹性比其它事情都来得宝贵。
对于自己所在的行业,要结合家庭、家族来深入考虑,毕竟最难逃避的是每个人身上的责任。
你人生中的每一分钟,究竟是自主选择还是基于多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自由度不来就不一致,
强行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做自己的选择,不必担心别人的闲方言闲语。
三、MBA准备当中都遇到了哪些人。
(1)面霸--到处提高,收OFFER,以收到名声最大的学校为目标。基本属于有闲的人才有空去参加。这种人有PLAN A/B/C/D........
(2)年轻人,基本上刚毕业满三年就来,连自己的定位都不清晰,读了再说,不过年轻还真好,真上了还能有转型机会。
(3)老板、行长、中层经理都是为了混学位来的,不过学习能力基本被烟酒淹没了,只能投靠培训班。
(4)美女,整容女,现场还真的碰到几个,天然很美的,或者明显整容的,估计是来找对象的。
(5)平均人士,例如我,明知道MBA的优缺点,没过高的期待,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类俱乐部的联谊游戏,只为了进自助餐厅吃自己想要的菜色的。
都说学校是社会, 而MBA是社会人重新回到学校再组成的社会。
如果说,每个人毕业生都曾经是小孩,但再回来是早己经是看利益的成人了。
每个人,每种人,各取所需,各自不同,都为了圈子而再次团聚。
最麻烦的事情己经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考试了,希望一切顺利吧。
虽然逻辑、写作、数学、英语都没有弱项,
但万一吹了牛B却没考上,就成为人生污点了。
不过,还是那一句。
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做好自己本份,其它看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