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我与地坛》读后

2017-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树之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们很少静下心来想一想生和死的问题。在这样忙碌的现代社会里,很少有人会去注意我们的来源与归去——短暂而永恒的生命。我们为什么活着?想起小说《活着》里的福贵,在经历了亲人的陆续死去之后,在乡村的土地上耕耘,陪伴他的是一头老牛。活着似乎是不需要理由来解释的。但是,总是要为任何事寻找理由成为了人们活下去的一种信念,也是一种依赖。地坛,很安静的一个角落,在这里,推着轮椅而来的史铁生寻找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写作以及怎样活下去等等问题的答案。

我想到,人生是一场早晚会散去的宴席,每个人都在期待和惧怕结局。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懂得了珍惜,怀揣住希望。史铁生的母亲和许多平凡的母亲一样,爱着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是深厚而含蓄的。“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母亲承受着儿子因为残疾而感到的苦闷,做事小心谨慎来应对儿子的敏感。儿子会任性地独自一人说也不说地跑到地坛去,让母亲焦急地不知所措。有车辙的小路都有母亲的脚印。人年轻的时候不太会顾及父母的感受,老话说尽,要尽孝道,只是等到当事之事,却往往不会料到。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少一些自私,至少,对于自己的父母,需珍惜他们的爱。

每个人的生命里来来往往的人,组成了一幅幅别样的风景。当我们投向他们以目光,世界便不一样。在地坛的日子里,史铁生碰到了许多人,在他的笔下,我读到了相濡以沫的夫妇——不论晴雨都会到地坛来散步,十多年如一日,是作者的老朋友了;总是在地坛另一角的练唱的青年;穿行于地坛的步履匆匆的女工程师等等。为什么写作?我想,也是人的一种欲望,因为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亲身经历,所以浮想联翩,对于他人生活的想象也构成了写作的动机。在写作中寻找各种可能。

面对自然,人感觉最安全。仿佛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人的生命何尝不像自然的四季变迁,时而安详时而激烈。当将一切都看得平淡时,一切也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知道了再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