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节日没有了仪式感
早上给家里的长辈们发中秋节祝福信息,小姑说,怎么不吃月饼啊,自己去买一个。我回复,很正常啊,在外面久了,过节就是很平常的一天。
去年中秋的时候,我在斯里兰卡尼甘布海滩,和众多庆祝Eid的穆斯林们一起欣赏满月;今年又是中秋节,而我,却身在清迈了。不知道未来的中秋节,又会在哪一个国家,哪一方土地度过。
依稀记得小时候,对过节有着异常的向往,因为过节就意味着放假,好吃的零食和丰盛的饭菜。姑姑们都回来,一大家子好不热闹。
过年更是兴奋不已了。那时候的春节,特别隆重,家家户户在腊月27,28大扫除,置办年货,贴对联,杀鸡宰猪,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大年三十那天,吃完中饭,村里的小孩们就络绎不绝地背着包,一口一个“新年快乐”,逗得主人乐开花,赶紧把准备好的零食或者红包拿给他们,还不忘回一句“快乐快乐”。初一,一大早也是,只不过祝福语换成了“拜年了”。
小胡•马尔代夫我还小的时候,就跟着小伙伴们,空包出去,满载而归。到后来,就带着我弟弟一起了。只是,那时,我已不再享受这样的欢乐,而是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了。再到后来,我们姐弟俩就坐在家里,等着给小孩们分发零食。
三十晚上,会跟着爸爸妈妈,还有叔叔伯伯婶婶们,一起去长辈家里串门辞年。一家坐上十分钟,聊聊家常,吃吃果子,和和睦睦的。
到十二点,每家必会拿出自己早已精心准备的烟花鞭炮,百花齐放,百炮齐鸣,争奇斗艳,在夜空绽放后留下流星般的痕迹,美得很!
之后便是端午节,我们家没有吃粽子的习惯,但奶奶一大早就会准备好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百福。姑姑们带着大包小包好吃的回我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中饭。而我和爸爸妈妈则会在前一天或当天去外婆家。
中秋又是另一个团圆节了。莲蓉蛋黄,豆沙月饼是我的最爱,小姑专门从广东托人带回来给我们尝鲜。
小胡•清迈但现在,渐渐长大,对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节日没有了往日的期待,也因为常年不在家,对于节日便也没有那么重视了。
工作的时候,公司会发节日礼品,诸如粽子,月饼。领完礼品,宣布放假,就相当于过过节了。其实回到租的房间,也不会特意去做一顿丰盛的饭,自己一个人吃。尤其是朋友们相隔得远,在同一个城市,还可以相约出来聚个餐。
辞职旅行了,就更没有节日的气氛。特别是到异国,他们不过这样的节日,自然也就没有这样的习俗。
但值得开心的是,我有童年时期那些传统节日的记忆,那一件件会在某个节日里做的事情也都烙印在脑海里。即使在异国他乡,即使对节日已经没有惊喜和憧憬,即使没有了那些特定的仪式,只是像往常一样度过,节日,在我的内心,依然是合家团圆的模样。
辞职旅行到了清迈,做义工的旅店老板是美籍华人,或许根在中国的缘由,他还是请了几个华人朋友,一起吃一顿晚餐。
下午去超市采购,老板顺手拿了两个大月饼,说晚上咱们吃,也算过节了。
也许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长大以后,渐渐没有了节日的仪式感,内心却还是保存着那一丝温暖和幸福。
小胡 • ?所有那些外化的表现形式,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我们却还是想着要吃个月饼,中秋节才算过了。
就像我给几个朋友发的信息:在不在家,都记得吃个月饼。
不知远方的你,今天有没有吃月饼?不管吃与否,中秋节都要快乐!
长大后,节日没有了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