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频道设计方案Python

《电商产品经理宝典》读书笔记(二):订单管理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125人  芒果橙PM

一、订单基础信息

1. 订单状态

(1)待付款
用户刚提交订单,尚未付款,等待用户支付。由于待付款状态会锁定库存,所以一般会设置超时自动取消功能。
(2)待发货
用户付款之后,等待商家发货。
(3)待收货
商家已发货,等待用户收货。
(4)交易成功
用户确认收货之后,订单已完成交易
(5)已取消
付款之前取消订单。包括超时未付款和用户取消订单两种情况。
(6)售后中

(7)交易关闭
当售后完成后的订单状态。“已取消”的订单状态可以合并到“交易关闭”中。

2. 订单售后状态

(1)待审核
用户提交退货、退款申请之后,等待审核的状态。
(2)待退货入库
退货申请审核通过,等待用户退货入库
(3)待退款
退货入库成功后,等待退款给用户。
(4)待换货入库
换货申请审核通过,等待用户换货入库。
(5)换货出库中
换货入库之后,生成换货出货单,订单出库。
(6)售后成功
当退货、退款成功或换货成功之后,流转至“售后成功“状态。

3. 订单信息

订单信息.png

二、订单下单

1. 订单下单流程

订单下单流程.png

(1)订单过程中安全校验,检测用户是否在黑名单上、用户购买行为是否正常等,检测到不正常时,终止下单。
(2)从商品中心获取SKU、规格、价格等商品信息。
(3)从营销中心获取商品、订单促销信息,有优惠条件的,计算出优惠金额。
(4)在会员中心获取会员权益,例如抵扣积分、会员折扣等。
(5)在调度中心校验销售层库存,按照调度规则锁定区域库存。
(6)根据拆单规则将订单拆分为若干个子订单,根据运费模板计算运费,根据商品金额、运费、优惠金额计算应付金额。

2. 优惠分摊

订单实付金额=商品金额(SKU金额合计)+运费-总优惠金额
总优惠金额=促销活动优惠金额+优惠券优惠金额+虚拟币抵扣金额
(1)分摊原则:
在满足优惠条件的商品上,按照商品金额的比例分摊
(2)分摊案例:


分摊案例.png

A商品活动1优惠=40x[80/(80+240)]=10元
A商品现金券优惠=100x[80/(80+40+60+240+80)]=16元
A商品实付金额=80-(10+16)=54元

三、订单拆单

1. 拆单含义

在客户下单时,为了发货和结算方便,后台需要对订单进行拆分。
拆单分为两次:
(1)用户提交订单之后、支付之前拆单,拆分的是订单;
(2)用户下单之后,商家发货之前,拆分的是发货单(SKU层面)。

2. 影响拆单的因素

(1)店铺商家:由于商品归属权不同,涉及财务结算和发货问题,店铺商家不同,需要拆分订单。
(2)仓库:由于发货仓库不同,按照商品归属的仓库进行拆单。
(3)品类:由于商品属性和价值不同而产生的拆单需求。
(4)物流因素:不同物流公司对单个包裹的重量或体积有特殊要求,超出物流公司限制的需要拆单。
(5)商品价值:跨境海淘商品,根据政策规定,当单次购买超过2000元(单仓)之后,就需要拆单。

3. 拆单流程

拆单流程.png

四、订单售后(退货退款)

订单逆向流程.png

1. 待付款取消订单

用户提交订单后主动取消订单或者用户超时未支付时,订单状态变更为“已取消”,不需要经过客服审核。

2. 待发货取消订单

当订单在“待发货”状态时,用户申请取消订单。


待发货取消订单.png

3.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货

当订单在“待收货”或“交易成功”的状态时,用户申请退货。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货.png

4.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款

当订单在“待收货”或“交易成功”的状态时,用户申请退款。


待收货:交易成功退款.png

五、线下服务订单

1. 纯服务订单

用户提交订单付款之后,系统生成核销码,如二维码或者一串字母数字组合。当用户到店接收服务之后,店铺进行核销,核销码失效,订单交易成功。


服务订单流程.png

2. 商品服务订单

商品发货之后将服务核销码发送给用户,当商品到货后,提醒用户进行商品附加服务。服务核销之后,交易流程才算结束。


商品服务订单.png

六、订单数据统计

1. 交易分析(从订单层面)

(1)统计周期内的订单销售额(统计周期可以是日、周、月或自定义)。
(2)订单量:统计周期内的订单量。
(3)客单价:统计周期内,已支付的订单平均金额。
(4)下单用户数与支付用户数。

(5)支付新用户数与支付老用户数

(6)订单金额分布:订单金额在各价位之间的占比。
(7)地域分布:分析各区域的购买转化率及订单量、客单价。

2. 商品分析(从商品层面)

(1)被下单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下单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2)被支付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支付订单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3)被访商品数
统计周期内,被访问UV数>0的上架商品数总和。
(4)商品收藏次数
统计周期内,商品被来访者收藏的次数。
(5)商品销量统计
统计周期内,按单一商品维度统计上架商品的销售数量,按品类统计销售额、销量。
(6)加购件数
统计周期内,买家加入购物车商品件数之和。

3. 订单来源分析

(1)统计出每个订单的来源,包括订单的来源媒介(站外广告渠道)、用户端(APP、PC端、H5商城等)。
(2)记录每个订单的产生流程,商品浏览、加入购物车、提交购物车等关键步骤的数据分析。
(3)最终订单来源,包括来源的媒介、来源关键词、来源网站等。

《电商产品经理宝典》读书笔记(一):商品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