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跟时空错位是如何错位?

2015-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COVWEFMCPA
|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当今的学校教育,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还一直处于“灌输”式的状态,对于上课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从来基本都是沿用前人的方式。说的好听一些是“继承传统”,然后渴望着让学生们自己“发扬光大”。理所当然地跟这些继承的传统配套的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其中简单并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句俗话: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如果单纯从这句话的字面然后结合自己每个人的实际经历来看,几乎是找不到任何的毛病或瑕疵。而且在我自己身上从小到大困扰我的绝大多数心理层面的问题,基本完全都能印证这一点。没错,我就是属于心理上一直会不断爱动脑的那一类。不论是自己对于学习上的思考、生活中的感悟还是情感上的收获,没有哪一项是利用文字的逻辑完整记录下来的。

做为当事人,每当我提笔想把曾经每一个让自己无比兴奋想法记录下来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绝妙”的想法都永远的不曾在我的脑海扎根,而且也包括你正看到的这些文字。所有我也一直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个感性远大于理性的人。但即便是在如此“悲惨”的个人特性之下,我却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沦落为现在的模样?

还是回到那那句话: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无比同意这句话传递的含义的同时,我却想到的是另外一个场景。每个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时候,大多数也都之“继承”了前辈们给他妈的教诲,而根本没有考虑过如何把他传授下去的话语用合适并有效地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说,他们绝大多数顶多是充当了一个“传递介质”的作用,根本没有从接收者的角度考虑,是否他们真的理解、是否他们能够理解和承受?

在人与人传递的任何一个信息的过程中,其实不是去在乎记忆的形式是如何(单纯的死记或者是纸和笔),而重要的传递过程双方带有的思考沟通,当然鉴于双方本质上的强弱、大小、深浅的程度差异,更多的思考责任就落在了掌握信息更强、大、深的那一方。当然,这初期的传递模式并不意味着接收者方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坐收渔翁之利,接收者也需要用积极合理的方式去整合到自己的思维中去,并学会做一个更好的接收者。 双方的角色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应该运转自如、转换合理。

| 移动互联网运营要与时俱进

鉴于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3年的摸爬滚打,逐渐对于运营方面的认识也慢慢深刻起来。而且就在这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现在慢慢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和明显的变化曲线:前三年(2009-2012)从移动终端上的突破引向针对其海量使用者的行为引导及聚集起来的眼球效应为前提,到后三年(2012-2015)以运营和商业化为主的增加用户粘性、活跃度的各类业务洗牌和生态搭建为闭环。而且前三年的模式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停止发生,而是持续不断的在现有的新兴产品以及未来的产品方向上持续发生并增强。

近两年来,各类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趋势都已经从原本的单纯功能属性向商业属性进行转变,很明显的一些例子就是即便主打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公司都可以做到上市的水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认可并形成每个阶段不同的商业价值模式。最近半年来,从我亲身经历过的几个简单的运营案例中也是可见一斑。

2014年的双十一,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支付宝,跟很多大型超市联手干了一件前无古人的疯狂购物活动:双十一当天使用支付宝享受5折优惠(100元内)。没有任何特殊限制的条件,只要是在双十一当天,在指定合作的超市,结账时用支付宝消费就可以获得五折优惠。我在当天遇到的状况就是,其中路过的一家超市门店在晚上8点多的时候直接关门,很多“听闻”前去的人都站在门外默默等待;后来去到另外一家门店的状况则是超市入口限行,货架上的商品几乎被抢购一空,排队结账的人组成“长龙”,气氛远超过我所经历过的所有春节促销。

时隔半年,5月15日周五恰好碰上一个实实在在的“超级星期五”,交通银行信用卡跟上文提到的同一家超市合作,推出了类似支付宝2014双十一的活动:提前在网络报名的持卡用户,超级最红星期五当天,用交行信用卡刷卡,消费100元内,返50%刷卡金(“刷卡金”是交行信用卡做为抵用持卡人消费的电子现金)。其实做为一个不重度或者相对高端的用户,是很少机会获得刷卡金的,我只有在最开始网络申请信用卡成功之后被送过100刷卡金,抵消了第一次的账单金额,所以其实我基本是不太了解这个所谓的刷卡金的含义的。但就是在参加了这次活动之后,着实让我深刻的体验了一回。交行的这个活动逻辑本质很鸡贼,用户刷卡消费的当时,根本还是按照原金额消费,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收到任何关于持卡人参加这次活动的任何通知,在手机银行上查询也是迟迟无法查询到可用的刷卡金。直到我已经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关注度,而且我已经把这个活动当成“骗子”“坑爹”的活动之后,在6月15日,突然收到的一条短信才让我又颠覆了我的想法,短信里大意就是返还的50%刷卡金已经到了我的信用卡账户中,并且标明了有效期是两个月。然后我通过搜索之后,才真正对这个刷卡金有了认识:基本上只能抵用持卡人在同上次活动的商家在有效期内的消费。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保险起见,我要再到上次的超市里面进行消费,才能够抵用返还的刷卡金。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还是同一家超市我又先后参加了微信和支付宝办了两个促销的活动:微信是满50返10元;支付宝6.28消费50元内最高8折优惠。在经历过好几个类似上面提到的两个完整活动之后,在我参加微信支付活动的时候,还一直以为是50元以内8折优惠的逻辑,但在我结帐49.5元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优惠,而且还特意找服务员把我的订单记了下来以为是微信系统的bug导致没有优惠。消费之后没过几个小时,从超市里面打来了电话,跟我解释说真的就是满50才有返10元的优惠。之后支付宝6.28的活动,说的是八折,但我购买了45块商品结账的时候,看到显示的折扣是减免了5元,而且同样是没有任何关于这个活动的折扣解释,在等了大概一周后,在我的支付宝红包中,收到了返还的4块钱,这一切数字的出现在我的心中几乎都没有任何出现的准备,而且给我在消费之后的感觉都是从“骗子”到“什么鬼”。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时代,有太多的有用和没有用的信息每天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运营者的不认真,让本身可以给用户很好体验的消费行为,变成了首先觉得自己被骗了再到莫名其妙地被优惠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极客型用户在心理层面打击了用户积极消费/使用冲动。信息的不及时同步,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上的影响,都实实在在地对用户长期建立起来的产品信心造成了负面的打击,特别是用户以及经历过“好”的运营活动之后,“不好”的运营活动表现的会异常明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