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影响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做母亲的都知道,孩子跟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学做人,第一个榜样还是妈妈。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最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象也应该是最完美的。
但是,拿出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每一张妈妈的照片都那么“光辉”,也并不是每一位爸爸的形象都那么“高大”。
美国曾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时,很多男孩子的回答是“父亲”,很多女孩子的回答是“母亲”。我国也搞过类似的调查,很少有人在答卷上提到父母是自己最敬佩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的形象不佳,当然也有孩子们对父母理解不够的因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有些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她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她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能牺牲自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孩子、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
伟大的母亲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
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母亲的人格。
孩子都希望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伟大的人。孩子对人生的理解,是从妈妈开始的。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孩子们都记得,自己怎样受到母亲的无微不至关怀,特别是当自己遇到困难、挫折、病痛时,许多人都曾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温暖、支持和力量。
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整个的生命,也从母亲身上获得全部生命的信息,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日复一日地辛勤劳动、努力学习,是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看见,母亲是怎样以他人为重,尊老爱幼,济贫扶困;他们看见,母亲怎样对待诚实和谎言、成功和失败,把母亲为人处世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记在了自己心中。
做母亲的,当能从孩子们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叫“以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后代”,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处世之道。
不同的母亲发出的生命信息,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孩子都看得清。
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能量;
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能量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家庭语言是一种最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一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子。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讲过:“今日的儿童转眼即青年,稍不注意就难补救了。”因此,就青少年的成长而言,“重要的是教育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