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币的历史与比特币的诞生
每天5分钟,学点区块链
加密货币的历史
随着上世纪 5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ENIAC,1946 年),人们就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支付过程以提高效率。除了作为电子支付手段的银行卡,自 80 年代起,利用密码学手段构建的数字货币(加密货币)也开始成为研究的热门。
加密货币的发展前后经历了近 30 年的演化,比较典型的成果包括 e-Cash、HashCash、B-money 等。
---------这段历史可以选择性略过,有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尚且不理解的话,可以先不用深究,之后我们还会详细讲到---------
1983 年,时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的 David Chaum 最早在论文《Blind Signature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 中提出了 e-Cash,并于 1989 年创建了 DigiCash 公司。ecash 系统是首个尝试解决不可追踪(untraceable)问题的匿名数字货币,基于 David Chaum 自己发明的盲签名技术,曾被应用于部分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中。ecash 虽然不可追踪,但仍依赖中心化机构(银行)的协助,同期也由于信用卡体系的快速崛起,DigiCash 公司最终于 1998 年宣告破产。鉴于 David Chaum 在数字货币研究领域发展早期的贡献,有人认为他是“数字货币之父”。
1997 年,Adam Back 发明了 HashCash,来解决邮件系统和博客网站中“拒绝服务攻击(Deny of Service,DoS)”攻击问题。Hashcash 首次提出用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机制来获取额度,该机制后来被后续数字货币技术所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大家目前还不太理解,这个没有关系,之后我们还会仔细讲到。在这里就简单解释一下。
工作量证明机制,其实就是证明工作量的大小。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工作量的证明一般是要根据结果来证明的。比如,毕业证就是一个工作量证明机制,它通过你完成学业的结果证明你在过去投入时间和经历学习了知识。
接下来,前方高能预警:
1998 年,Wei Dai 提出了 B-money 的设计,这是首个不依赖中心化机构的匿名数字货币方案。B-money 引入工作量证明的思想来解决数字货币产生的问题,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发行一定量的货币,只要他可以给出某个复杂计算问题(未说明是用 Hash 计算)的答案,货币的发行量将跟问题的计算代价成正比。
并且,任何人(或部分参与者)都可以维护一套账本,构成一套 P2P 网络,使用者在网
络内通过对带签名的交易消息的广播来实现转账的确认。B-money 是去中心化数字货币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为后面比特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设计上看,B-money 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货币发行的问题,但是未能解决“双花”问题,也未能指出如何有效、安全地维护账本,最终未能实现。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双花”问题:比如你有一张编号为666666的100元纸币,你去超市买100元的水果,又拿同一张纸币买100元的蔬菜,你都买成功了,这是一种“双花”的情况。比如还是这张编号为666666的100元纸币,你去超市买100元的水果,你拿着它复制了一张一模一样的100元纸币,你拿着它去超市买100元的蔬菜,最终你都买成功了,这也是一种“双花”的情况。双花问题也就是重复支付的问题。
---------好了,接下来的内容就必须要仔仔细细读啦---------
这些数字货币方案要么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管理机构,要么更多偏重理论层面的设计。直到比特币的出现,采用了区块链结构来维护账本,并引入经济博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密码学成果,首次从实践意义上实现了一套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也正因为比特币的影响力巨大,现在谈到数字货币往往是指类似基于密码学原理的加密货币(crypto currency)。
比特币的诞生
2008 年 10 月 31 日(东部时间),星期五下午 2 点 10 分,化名 Satoshi Nakamoto (中本聪) 的人在 metzdowd 密码学邮件列表 中提出了比特币(Bitcoin)的设计白皮书《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并在 2009 年公开了最初的实现代码。首个比特币是 UTC 时间 2009 年 1 月 3 日 18:15:05 生成。但比特币真正流行开来,被人们所关注则是至少两年以后了。
作为开源项目,比特币很快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的加入,目前的官方网站 bitcoin.org,提供了比特币相关的代码实现和各种工具软件
除了精妙的设计理念外,比特币最为人津津乐道地一点,是发明人“中本聪”到目前为止尚无法确认真实身份。也有人推测,“中本聪”背后可能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些猜测都为比特币项目带来了不少传奇色彩。
直到今天,关于比特币的话题仍充满了不少争议。但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认可,比特币是数字货币历史上,甚至整个金融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社会学实验。
比特币网络在 2009 年上线以来,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 7*24 小时运行超过 8 年时间,成功处理了几百万笔交易,甚至支持过单笔 1.5 亿美金的交易。更为难得的是,比特币网络从未出现过重大的系统故障。
比特币网络目前由数千个核心节点参与构成,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支持机构参与,纯靠分布式机制支持了稳定上升的交易量。
比特币首次真正从实践意义上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机制,这也是它受到无数金融科技从业者热捧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种概念货币,比特币主要是希望解决已有货币系统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
被掌控在单一机构手中,容易被攻击。(中心化)
自身的价值无法保证,容易出现波动。
无法匿名化交易,不够隐私。
我们之前讲过分布式记账技术需要满足的条件,即准确记录、无法被恶意篡改和可扩展性。对比已有的银行系统,可以看出,现有的银行机制作为金融交易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有代价地提供了交易记录服务。如果参与交易的多方都完全相信银行的记录(数据库),就不存在信任问题。可是如果是更大范围(甚至跨多家银行)进行流通的货币呢?哪家银行的系统能提供完全可靠不中断的服务呢?唯一可能的方案是一套分布式账本。这个账本可以被所有用户自由访问,而且任何个体都无法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恶意篡改和控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账本系统,比特币网络巧妙地设计了区块链结构,提供了可靠、无法被恶意篡改的数字货币账本功能。
比特币网络中,货币的发行是通过比特币协议来规定的。货币总量受到控制,发行速度随时间自动进行调整。既然总量一定,那么单个比特币的价值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认可比特币而水涨船高。发行速度的自动调整则避免出现通胀或者滞涨的情况。
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地看到,作为社会学实验,比特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已经出现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商业场景和创新技术。但这绝不意味着比特币自身必然能够进入到未来的商业体系中。
那么,今天的5分钟内容就到这里!
明天的内容将为大家介绍区块链的商业价值~
参考资料:《区块链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