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亲亲妈妈

人何以为人?

2020-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蓝鸟_01a4

近来在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我很喜欢这本书前言提到,这本书或许能帮我们思考“人何以为人”。

我在育儿的过程经历过照书养,买了很多书,发现有不少育儿观念,有的模糊,有的还互相矛盾。这让我焦虑,不知所措。

我也听过很多的词和观念,不如:口欲期,敏感期,6岁孩子的人格基本形成等等。这些观念更让我一度觉得不安,担心因为我没有学习到,而错过了孩子的关键发展,影响了孩子将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教越来越早。我曾经自责,我要上班,孩子老人带,这会影响孩子。

这两年,我经过自己学习成长,开始相信,孩子不会那么脆弱,人生还有那么长,影响因素那么复杂,我不再纠结原生家庭,我也更相信人都有自发向上的力量。我想找适合我们家的教育方式。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前2章里总结了各种理论。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原来,我以为的孩子发展规律真理,其实是某一个理论里的一个观点,我终于不用被“真理”束缚了。

书里总结了五大理论:一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表的心理动力学观点,人们常听到的“口欲期”,心理社会性的发展8个阶段,就是他们的代表理论。

二是以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观点。

三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观点,还有信息加工,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四是涉及到更宏观更复杂的外界影响的环境情境观点。

五是关于基因和环境共同因素的演化观点。

书中第2章还讨论了“何种理论是正确的”。

人们喜欢确定性答案,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合适的问题”: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调情绪、动机冲突,以及行为的无意识决定因素;

行为主义观点强调外显行为,更多关注个体做了什么,而不是头脑中发生了什么;

认知观点则更多关注人们想什么,而不是做什么。认知观点更多是基于人的生理特性,比如神经、原有知识储备,是怎么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的;

情境观点聚焦于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演化观点则聚焦发展所基于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对儿童和成人行为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关注少,我认为演化论研究的是人群普遍的行为,而缺少针对个体的研究。

人何以为人?这些理论都给出了他们的解释,就如盲人摸象,我们不能说哪个就是真相,这些理论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将它们综合起来考虑,展示了人类在生活轨迹上变化和成长的无数方式。

在这纷繁复杂的因素中,我想我能为孩子教育做的是,把握我能把握的影响因素。

人何以为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