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为自己孩子写的家教诗

一
小孩子的生日已经过了,我还没有写出给她的贺诗。为了一个日更任务,竟然无暇写诗了,毕竟才疏识浅,要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才行啊。我经常读老杜的那首《宗武生日》。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二
咱爷俩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呀?你的生日刚好是在高秋天的八九月份里。自从在成都,我把你写进我的诗章里,别人也知道了我有你这个好儿子。
写诗是我们杜家祖传的事业,人们还以为,这只是我们父子间很寻常见的事情。你要努力学习《文选》,做到精通里面的要义;不要像那个古时候的老莱子,六七十岁了还穿着花衣服只会逗父母开心。
为父在老病中开筵庆贺你的十三岁生日,席间坐都不能端正,只能歪斜着身子,慢慢倒酒,细细品饮,倒有点像仙人餐霞那样了。

三
这是老杜写给他的小儿子杜宗武的。老杜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杜宗文,老二叫杜宗武。老二的小名叫骥子,人比较聪慧。杜甫多次在自己的诗歌里称赞他。像《遣兴》一诗里道: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又如在《忆幼子》中道: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对这个儿子很满意呀,一则舔犊情深,二则知子莫若父。
据传杜宗武在老杜百年后去阮姓功曹处谋差,将自己写的诗呈献给阮功曹,功曹读完送给宗武一柄石斧,并说想让宗武自断一手,不然杜家诗名又将满天下了。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后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七》都有记载。杜宗武之才,可见非凡。可惜无诗作传于后世。窃谓老杜诗圣大名,盖其后矣。
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杜甫的爷爷,杜宗武的太爷杜审言年轻的时候,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但确有诗名,是初唐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老杜的律师就深受其祖父杜审言的影响。老杜才十五岁的时候,作的五律《登兖州城楼》,结构就很严谨。因而老杜叮咛要传承家学,发扬光大,不负祖名。

四
这首诗前八句就如用口语和儿子谈话一样,明白易懂,而蕴情深厚,于一字一句间融心血在温语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文选》
是南朝梁萧统所编写的从先秦到梁朝的诗文总集,里面包含诗词歌赋,共三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老杜曾专研并从中深受启发。彩衣轻语出《列女传》,老莱子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以娱双亲。此诚不可学也。
凋瘵筵初秩,有两个解释。一是生日筵席刚刚筹备好;二是在老病之年,开席庆祝小儿子十三岁生日,初秩,十岁,这里是约指。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由于年老多病不能多饮酒,只能一点一点的,小口喝着慢慢斟着,因此杜子美想到了仙人一片一片的吞食云霞的故事。
这首诗字里行间也透露出老杜的一丝凄凉,正逢乱世 ,民生艰苦,家人分散,不得回故乡。也是一种离愁啊。老杜的心中也不好受。

五
读这首诗,可知老杜家风。老杜还有几首示儿诗,白马复制收集到这里供爱好者同学,以窥杜门一斑。
《又示宗武》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又示两儿》
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浮生看物变,为恨与年深。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
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老杜的这几首诗用典少些,明白如话,容易读懂。白马尤其喜欢《又示两儿》里面的前四句:
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浮生看物变,为恨与年深。
此处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尘世情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