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想法婚姻育儿

电影《狗十三》 |“ 中国式教育”,是对纯真童心的扼杀,还是修正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商_82aa

1

电影《狗十三》,从开头哭到了结尾,泥裳的泪点确也低,但更多的是因为从李玩的无奈的成长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因为父亲跟继母有了宝宝,自己便要被寄送到爷爷奶奶家。更可悲的是,可笑的大人们竟然以为一只狗便可以补偿缺位的父爱,抚平所有的创伤。

当身负情感抚慰使命的爱因斯坦丢失的时候,聪明的大人们竟然要用一只赝品狗,来试图替换我对爱因斯坦的真爱!因垂斯汀,那只狗“一眼假”好吗!眼神不对,毛色不对,演技炸裂的继母竟还义正辞严地指鹿为马。

我不能决定“我的爱因斯坦”是不是“我的爱因斯坦”,也不能决定我的兴趣是英语还是物理,亦如我是否喝得下牛奶不受我控制一般。它是天生的,它是父辈祖辈定的。

更可悲的是,即便父辈定了的,还要看这个社会圈子是否批准。

爸爸许诺了的天文展,最后还是败给了社交应酬的饭局。《时间简史》,在自以为很有学问实则一派胡诌的领导的口中,不值一提,太娃娃家了。点燃理想的天文展,竟然成为了这样一场满满彩虹屁的饭局的牺牲品,社会不容理想,龌龊又可恶的交际圈。

我无法决定的,不只是不能做什么,还有必须得做什么。譬如,父亲的朋友给夹的菜必须得接着,得吃掉,哪怕那道菜是狗肉,那个陪伴自己度过一段孤独日子地位如亲人般的狗的肉。即便每一个汗毛都在说不,也要大口吃下去,并道谢。内心巨浪滔天,表面也要云淡风轻地微笑。

十三岁的娃娃而已,却要如此的累。

2

“人生一直很苦吗?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一直如此。”

父亲对于李玩的规训,是对纯真童心的扼杀,还是对童心的修正?

李玩,是一个可怜可悲的孩子,还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答:幸福的孩子。

幸福,不是每分每秒都开心到冒彩虹泡泡,而是抽纸发芽时,有人施肥,有人修枝。

不得不将李玩送到爷爷奶奶家时,有安排李玩的表姐、爱因斯坦去陪伴,生活上有爷爷奶奶的关怀,老人买螃蟹时想到的是李玩爱吃。爱因斯坦丢了,家人都在帮着找,找不到但又担心李玩难过迈不过这个坎,便又费心找一条与爱因斯坦尽可能像的狗,编了一箩筐的台词,只为让李玩相信让李玩心里舒服。这是在给树苗施肥。

当李玩心中有愤懑,以在酒吧喝酒、以找男生倾诉为发泄方式时,父亲动用了武力,在李玩朝着极端越走越远的路上,砌上了一堵南墙,强力逼迫李玩回头。曾是作为情感抚慰大使而买来的狗,最后却成了李玩情感的“海洛因”,将狗送到“饭店”既是为了弟弟的安全,也是为了戒除李玩对于狗的依赖。

被爸爸痛打后的李玩,重新回归了家庭,眼睛重又能看到感受到爷爷奶奶的爱了,而这些在爱因斯坦走丢后,推倒爷爷、无视家人的担心时的李玩是感知不到的。

满身是棱角,拼尽力气想要守护所有的美好:要找到爱因斯坦、要看到天文展……这些既是童心里的纯真,但也是阻隔李玩接触真实生活的棱角,过多的棱角会让李玩与周遭越来越格格不入。

在圈子里生存,便要与周遭的人打交道。悲伤的是,常常打的不是交道,而是在打自己的“清规戒律”,得到想要的东西总要付出些代价,特别是饭局上的人情。

童心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周围的人以“宠爱”的名义在做着退让。弟弟喊着“我是葫芦娃,你是妖精”,拿着玩具枪倒出射人时,即便弄伤了奶奶,大家还是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你看,童心多好玩;你看,谦让童心的大人多累。

离开了家人的圈子,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做这些牺牲,陪着你守护童心,这个时候便是敲掉棱角、学会舍弃的时候。

以上,李玩是幸福的。

3

《狗十三》,站在李玩的角度看,会伤感于孩子的可怜;但站在父亲的角度看,会觉得孩子真可恶,忙于饭局的应酬已要绞尽脑汁地拍彩虹屁,回家还要再去烦心孩子的学业发展、喜乐哀。

父亲也不是天生就会应酬的呀,父亲也是第一次当女孩子的爸爸的呀,父亲也是父亲母亲的孩子呀。当“再回首往事如梦”想起时,挂断前妻电话的父亲泣不成声,捂着李玩的眼睛。

莫回首,不要看。

李玩说,要不改听“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哭,什么时候也成了一种罪呢?

都在唏嘘孩子们的成长不易,指责家长们教育的方式太过粗暴,可又有谁来心疼家长们的职场不易?

李玩问:你见过大人吗?

大人,不知道怎样才能算作大人,但在成为“大人”的路上不断摸爬滚打的人,见过很多。

所以,不敢奢求童心永驻,只能说,希望找得到一个契合点,我所想要的与我所能牺牲的,二者得以平衡。

像个大人似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