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文艺天地谈天说地

秘谋的审判

2023-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间月皎皎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9章《秘密协议》

獾不请自来,还用愤怒和责备的语气,严厉地逼着蛤蟆放弃校董的职位。蛤蟆当时特别生气,但愤怒和狂躁也只在他自己心里翻江倒海,没有一点儿外露,所以旁人根本看不出他的情绪反应有多强烈。

那么,蛤蟆怎么处理这场突发意外呢?

蛤蟆当时虽然没有断然拒绝,但还是弱弱地向獾要求缓冲两天考虑一下。接下来蛤蟆还是想寻求别人的支持和认可,苍鹭就是他心里默认的强大助力。虽然他明明已经知道自己的愤怒和想法,但是仍然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转而寻求“更厉害的人”的支持,这还是一种“适应型儿童状态”的处理方式。但是他已经在成长了,他开始想要维护自己的想法,并且尝试去作出努力,这是巨大的进步。

当他把獾怎么劝他退出董事会的前因后果讲给苍鹭咨询师听后,忍不住说了粗话,尽管他平时从不说。通过叙述的过程,他就疏解了自己的情绪;讲粗话又进一步释放了压抑的愤怒。

等他冷静下来,他又进入了对自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又出现心境不佳,感觉悲惨,认为老獾对自己的指责终究是对的。老獾适合当校董,他们当初让自己当校董,不过是想在蛤蟆庄园举办夏季活动罢了。结论很糟糕:蛤蟆觉得自己对别人都没什么价值,准备把辞职信寄给校区牧师,这样对大家都好。

苍鹭咨询师对蛤蟆的结论和下一步打算并不作任何评论。只是引导他自己去梳理,自己去寻找答案,去学习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坦诚地对话。

但苍鹭的引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会遇到蛤蟆的抵御。

苍鹭说:“你可能对自己不诚实。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让你感觉又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

蛤蟆很强硬地抗拒了这种说法:校董是蛤蟆很想保留的职务,怎么可能共谋?

苍鹭并没有顺着蛤蟆的思路展开激烈的争辩,或者强硬地灌输“秘密共谋”这一理念,而是曲线救国。让蛤蟆分析獾的所作所为来看清自己在自我否定中所起的作用,只有蛤蟆自己做出的结论才会为他自己所接受。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才能实现真正发自内心的成长。

“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蛤蟆,你现在应该懂了,为什么你会拒绝打开这扇学习之门,因为它通向一条艰苦之路。”
“但这扇门也可能通向深刻的领悟。”蛤蟆平静地说。

蛤蟆的成长体现在他开始敢于反抗,保留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愤怒,学习心理知识,直面蜕变的痛苦。

他接受了蜕变的痛苦,准备好迎接深刻的领悟。他现学现用,分析出了獾对自己的态度处在“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而这种“父母状态”往往是严厉、愤怒、沉默、冰冷、挑剔等等的综合体,是让孩子害怕的状态。孩子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他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孩子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这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就像蛤蟆遇到的父亲、獾、老师、球场管理员,干洗店柜员,他们都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挑剔型父母状态”的现实场景。当蛤蟆的认知达到这个层面后,他自己也疑惑了。

既然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那么我呢?我的“父母状态”在哪儿?说实话我觉得我压根儿没有。我几乎从不发火。我不跟人生气,我不责备别人,也不训斥别人或是挑人毛病。实际上,情况通常正相反,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还鼓励他们。

在这个时候苍鹭并不是直接抛出结论,而是继续引导蛤蟆自己学习,自我分析。苍鹭写下问题:

蛤蟆有“父母自我状态”吗?

1.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2.似乎没有证据显示蛤蟆有“父母自我状态”。

当我读到这里,思路和蛤蟆先生一样,以为下一步该问“蛤蟆为什么没有”,然而苍鹭并不。反而是让蛤蟆探究“父母自我状态是怎么运作的?”正式这样的反转,让我意识到了父母和父母的极大差异,父母和咨询师的极大差异,老师和老师的极大差异。

当蛤蟆在自己的回顾和反思中发现獾对待自己的行为像一个法官的时候,问题的核心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噢,绝对像。獾就是那副样子,搞得我觉得自己像个囚犯。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你懂的。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
“所以你在审判谁,蛤蟆?”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啊,”蛤蟆恼怒地说,“我不审判谁。我就不是那种人。”
“蛤蟆,请你再想一想好吗?问问你自己,‘你在审判谁?’”
在良久的沉默后,蛤蟆低声说:“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我在审判我自己?”

是的,如果蛤蟆不接受獾的观点,那么獾是不可能伤害到他的。事实上,正因为蛤蟆默认獾的价值观,习惯性自我审判,自我惩罚,所以才在无意识中成为獾从精神上危害自己的共谋和帮凶。獾这样的“父母自我状态”,实际上是将自身的情感、意志和特性强加于人的行为,以己度人,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映射”。如果蛤蟆自己接受了这样的映射,不断进行自我怀疑就很容易就陷入精神内耗,自我惩罚、自我批判中。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审判自己更严苛。严厉的自我惩罚,折磨自己,在极端案例里,甚至会施以极刑,自伤自杀。即便对自己轻判,有些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伤害到了你,而是自己对事情的反应程度伤害到了自己。我们不要给予他人无限制无成本伤害自己的权力和机会。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请平等温和地引导孩子得出他自己的结论。如果你是蛤蟆这样的孩子,那么你应该是个善良的优秀的孩子。你既往总是把一切罪责和错误都归结到自己身上,现在,请你自己和大家一起重新来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秀和善良。重新认识自己,有困难也有痛苦,但是攀上雪宝顶后定能看到绝美的霞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