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瓢盆的魅力比精致的玩具大?

2018-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老余读史

1

三岁是一条界线,三岁前的时光,成了被遗忘的时光,因为三岁才开始进入意识与记忆阶段。

虽然他已经忘记之前发生的事情,但之前获得的能力已经浮到意识层面。

这些已经意识到了的能力,需要借助各种活动表现出来,所以,三岁以后的孩子必须借助环境中的活动才能继续发展。

2

我们知道:三岁孩子心里有一个牛X 的老师,能准确无误的引导他此阶段,孩子们的成长主要依靠这个牛X老师的指导。

而今,需要借助双手来自我成长。

但市面上各种益智类玩具让我们无从选择。与其说,商家们设计了很多玩具来迎合孩子们的需求,不如说,市面上很多设计不是来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而是为了满足成人的需求。

毕竟付款的是我们,商家只需要包装下物品的名字(如:学步车)即可让我们乖乖掏钱。

比如:学步车。

我们分析下这种车,

对孩子的好处:完全没有!

对孩子的坏处:不能锻炼双腿肌肉;对自身平衡感永远无法调试;

对成人的好处:免去抱孩子的烦恼,可以腾出手玩手机;不用担心孩子会摔着。

对成人的坏处:完全没有!

最后,商家把这车叫“学步车”,言外之意可以协助孩子学习走路,刚好契合我们的预期——既能帮助孩子学习走路,又能解放我的双手,真是天才的发明,这个不掏钱还有什么值得掏钱!

再如:洋娃娃。

虽然比什么都没有强一些,但假人不会说话(虽然现在有的会说话了),但无论洋娃娃会说话与否,永远不可能给孩子“爱”的回应。

玩具,永远无法满足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3

我们或许已经发现,这时的孩子想学我们:拿扫把扫地、摆弄我们使用的锅碗瓢盆,甚至刻意模仿成人说话(孩子归属感的需求:想真正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但我们提供给他们的都是些过家家的东西:玩具厨房、玩具锅铲、玩具碗筷、玩具铲子... ...。

孩子的需求是真实的,而我们提供的都不是真实的,这种错误确实有点LOW,或许:

我们是怕孩子把玻璃碗盘摔了,但孩子不摔一两个盘子,怎么知道摔碎是个啥意思?怎么知道摔的自然结果就是碎?(经过我采访让孩子使用真实器皿的家长,结果是:他们家的孩子没有经常摔碎东西)。

如果我们心疼贵重的瓷器,买几个便宜的回来,让孩子有真是物品的体验,这样的帐,我们肯定能算过来。

我们依据孩子身高、手指力量准备一些真实的物品,允许孩子和我们一样照顾日常生活,他的整个性格会变得平和、放松、满足。

因为,他一切“玩耍”的目的是:让自己尽快适应所处的真实世界,而不是那个假玩具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