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旅,第一帝国建立
先秦史,一部浩翰的战国风云史,一部刀光剑影的历史,一部熠熠生辉的秦并天下史。
相互绞杀了近三百年的中原豪强,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前六百多年几乎没人搭理、没人看得上的秦国。
掩卷沉思,秦国是如何一统天下,打下这份前无古人的伟业,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胜利者的?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换来的。
一、求贤若渴
当时的秦国,文化荒漠,人才奇缺,卧塌之侧一群强人酣睡,甚至连众多诸侯都瞧不上他。秦孝公一继位,接了这样一个烂摊子。他一心想重振家业,便颁布一道求贤令:谁能够有奇计妙策来强我大秦者,寡人有重赏!
这时,魏国落魄的知识分子公孙鞅来了!他大刀阔斧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销毁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些新法的推行,使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杀神”白起、️“中华第一勇士”蒙恬、老奸巨猾的王翦等一些大将得到重用,也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除此之外,张仪入秦之后,秦国很快就破解了六国的合纵政策,此后,六国的合纵联盟再也没能重新建立,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差距
秦国是一个蛮夷化程度较深的国家,它没啥文化。李斯所谓“士不产于秦”,荀子说秦国“无儒”,在秦国的眼里,深厚的礼乐文化传统,是国家混乱的原因,因此,它一直致力于发展草原民族文化。
这种物质文化不发达,贫富差距也不大,他们没有民主观念,没有权利意识,能吃苦,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秦国百姓一直停留在“淳朴忠厚”的半野蛮状态,他们只求物质利益,不重精神价值。当中原国家渐渐废止殉葬的野蛮风俗,秦国却变本加厉。
秦国的军功是按人头计算的,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只要国君一声令下,民众便像猛兽一样,扑向敌人。这样的“虎狼之师”,还有谁能顶得住?
正因思想的愚昧,商鞅那一套严酷的反人道制度的法家思想在其他国家无法施行,在秦国却能很快地落地生根,良好运转。
三、嬴政平乱
秦国受到传统礼教的约束较少,他与其他六国选继承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他六国都以嫡长子制度,确定继承者。秦国不实行嫡长继承制,没有严格的宗法制,“择勇孟者而立之”,在诸多的嫡子中间选择既聪明又健康的,为继任者。
公元前238年,秦王亲政那天,秦王朝的权力中心咸阳发生了叛乱,长信侯嫪毐作乱。
秦王凭借极高的政治智慧及敏锐性,通过对秦国三股势力的分析,对局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嫪毐这股势力才是最不可控的。
秦王不容置疑地命令吕不韦、昌平君、昌国君平乱,嫪毐一派被彻底清除,并彻底打垮以亲妈赵姬为首的势力,收回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权力,保有核心权力。
秦王以精明的手腕、迅速的反应,将本可能会对他日后的执政造成最大障碍的赵国势力连根拔起,搬开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头。
四、大势所趋
权力的扩张,领土的打大,导致战乱不断,老百姓苦于战乱怨声载道。在人们的心中,希望的是能够早点结束纷争,过上安定的日子。
特别是长平之乱后,赵国40万降军遭受坑杀,家家出殡,户户发丧,国力一蹶不振,其他诸侯国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根本无力抗秦。
因此,此时最为强大的秦国,便接受了一统江山这个历史使命。秦国的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如此。
嬴政的伟大在于,他几乎统一了所有的已知文明,统一了所有的已知区域,最终用长达七百多年的厚积薄发,在战国末期耗时九年,完成了帝国一统,建立起中华文化史上的第一帝国—— 秦朝。
秦朝一统天下,统一了整个民族。它使得疆域内的人民,有了共同地域、共同语言文字、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礼尊对象以及共同文化心理,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次全面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