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还选择读医的都是勇士

我们的书也不多,大概就是上图这些,只少不多。每一本书都要上,还要考试,有些还有实验。除此之外还有选修课,没记错的话,选修课要修满40学分,每门选修课学分为0.5-2。挂科也不怕,每学期开学有一次补考机会(一科一次补考机会),也挂了的话,问题不大,毕业拿少一个证,可能进不了医院工作。
噢,对了!这些书一般是五年一改版,很可能这一版这个知识点是这样子的,下一版就是那样子的,而用药只按最新版的用药指南执行。也就是说,学到老是必然的,除非转行或完全退休。
5+3+3是常态,5代表本科5年,第一个3代表读研3年,第二个3代表读博3年。
为啥要考研读博,自然是内卷的结果。研究生是三甲医院的敲门砖,要想留在大城市的大三甲的好科室要求博士也不足为奇。
当然,也可以不考研,不读博,但是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必须得规培三年。规培三年问题不大,但是规培的工资低得可怜,除了上海北京大医院,三、四千的工资在规培人员中已是不错的待遇。
规培完之后,考核通过会成功拿到规培证,到此刻算是拿到在十八线小城市二甲医院的独立工作资格。以为这就可以开始属于自己的行医生涯了吗?非也!且看新提出来的专培已经在试验点试验了,看规培的路子就可以知道,未来专培大概也逃不了。这就意味着想要拿到跟医院正式合同工正常的工资,必须得经过5+3+?年的培养,这也不是啥难事,顶多同学聚会的时候,你说还在读书,别人已经买房买车,你还在问父母要生活费,问题真的不大。
当然,读医也不是没有好处,病了,自己去药店买药,亲朋好友有病痛也能提供点建议,也更能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甚至减少自己得病的机会。此外还能拥有一群医学相关的朋友。
根据个人经验和同学的建议,我们一致同意,非得读医的话,口腔医学是最好的选择,其次是检验专业。
其实中医也不错,不过太抽象化了,对文言文的水平也有一定要求。本人是喝中药长大的,爷爷是半个赤脚医生(中医)。从小到大,病了就喝中药,偶尔会加点西药的药片,感觉还行,就是药苦了点,味道大了点。
最后,成功当上医生也逃脱不了考试的命运,时不时会有考试任务,一年至少两考,操作和理论都有(并非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此外,医患关系也是一个要重视的问题。
最后的最后,只能说,想有钱别读医,别看大多数医生都有房有车,年轻的,大都是家里资助的;上了年纪的,很可能自己赚的,毕竟工作了一辈子,连在非一线发达城市买车买房的能力都没有的话,这会是社会的悲哀。
疫情之下,医药行业工作相对其他行业更容易找到,但这并不能作为选择专业的向标,望慎之,重之。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大事!如果此刻的你,还坚定读医的信念,那么请不忘初心,也不要忘了肩上的责任,祝好!
PS:以下聊天记录和缴费记录只为了说明我的身份并非胡编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