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姐妹们的老屋生活记忆【一】
【一】
我初嫁过来的时候,老屋还是正儿八经的老样子,老旧的青砖,老旧的檩条,泛着烟火的成色,家里有一盘大炕,养着一只黄白纹理的猫,常常慵懒地卧伏在阳光的煦暖里。
我在娘家是老幺,哥哥姐姐都大我很多,我和他们之间存在着年龄的悬殊和思想的差异。
公公婆婆有一儿三女,大家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年纪相差无几。荣台是老二,大我两岁,刚找对象那会儿,我来家里,她喊我的小名。后来我和她哥办了婚礼,她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改口喊了嫂子。
我其实并不在意称呼,却喜欢极了家里的静谧。
婆婆始终是安静的,读过书的女子,气质里总是流淌着一种知性。婆婆又生性温和淡然,所以家里总是静静的,即便一家人一起说话,都浸润着一种温和的气氛。
荣台始终也是安静的,这一点随了婆婆的性格。她念了师范,回到镇上教书。回到家里,便喜欢钻到厨房,为一家人做好吃的美食。
那时候,说不上美食,但她总是做得很精心很仔细。
结婚一年后,我生了儿子,坐月子的季节是在阴历的五月,天气已经热了起来。
那是个资源匮乏的年代,城里的家人们来探望时,就会接济一些新鲜的蔬菜。荣台会每每将蔬菜切成细细的丝,煮进清淡的月子饭里去。
荣台的那个暑假,成为我月子里每一餐饭里的甜蜜。
那年,荣台开始有了对象,对象和他一样也是教师。据说,荣台安静,他也不语,一起待着,任时光在静默中流淌。等同屋的同事回来,就说:你俩,下课休息十分钟,这才可以得到片刻的欢喜。
腊月的时候,这个对象成为了姑爷。过年回老屋拜年,我给姑爷沏茶。冷哇哇的天气,姑爷接过茶来便喝,结果辣得呛了嗓子。
这是有习俗讲究的,允许嫂子在这一天里给新姑爷沏一杯辣辣的茶喝。
一家人就笑,笑我调皮。家里人对我是宠溺的,因为我虽然是媳妇儿,虽然已经成了儿子的娘,可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一个未曾长大的孩子。
后来,我们出了车祸。二百天后,她哥离世。习俗里,因为太年轻,不能入祖坟,亲戚不能在丧葬现场。
荣台结了婚,有了身孕,不能参加她哥的葬礼。我记起她离开时伤心的样子,静静地流泪,不言不语。
荣台,作为一个女孩儿家的名字,很特别。“荣”字是家族排下来的字,“台”字是公公教师生涯的伊始。荣台的品质里,兼具了婆婆的温婉贤淑,公公的执着韧性。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一直以来都享有很好的口碑和赞誉。
如今的荣台也已经到了快要辞别三尺讲台的年纪,她一直是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她用自己的学识培育了桃李芬芳,也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家人的骄傲和榜样。
在我的心里,总要想起老屋,想起那个默默的乐于付出的姑娘,神情总是淡淡的,即使是微笑,也一样的恬静。
【无戒学堂·疗愈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