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出错

2022-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花雨凤飞H
网图侵删

既然做事,没有不出错的,大多数,相信都是无心之错。

但它造成的后果,却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些大的错误,甚至可以改变人生。

昨天下午,雪后初晴。倾听喜欢的公号文,当朗读者把张桂梅,误读为张佳梅,且几次三番时,我很着急。

想提醒,又无从下手,想阻止,显然无法实现。

是书写者笔误,还是朗读者口误,无法判定。

大名鼎鼎的"燃灯校长"、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全国道德模范张桂梅,她的事迹,是那样的可歌可泣,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时事的人,相信都应该知道。

当然,哪个书写者,没有出现过错字,别字呢,在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尚可谅解,但人名,又特别是名人名字,写错,或读错,也有点太让人惊讶了。

可能有人要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由此也想到,那些常年俯首的编辑,工作该有多辛苦。

还记得多年前,那个王斌银老师,做《敦煌报》编辑,因为眼睛高度近视,为防错别字,据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过。

当时,我也偶有小品文发表,因此认识,听到传闻后,非常震惊。

原以为大概看一下,差不多就行,谁知即使不起眼的豆腐块,也费着老师们的心血。

自那以后,每写一篇,都再三检查,自己再读上两遍,才敢发出。

不管网文,还是纸刊,都须严肃对待,尽量减少错别字,那样,对读者是一种尊重,对自己也是。

在全民写作时代,可以说,泥沙俱下,在文海中,花时间去选择阅读,倾听,某一篇文章,应该感到荣幸。

减少低级错误,也不要让读者、听者费力连缀,我觉得,这是书写者的基本功。

前几天,在一个文学交流群,也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作者,错字不少,文友指出,不但不真心感谢,反而出言不逊,让人多多少少,感到遗憾。

如果是你的日记本,或者摘抄本,可以相对随心所欲,面对读者,就要负责。

营造好的阅读环境,整体提高文化水平,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

我们所处时代,是开放式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见解,看法,只有大家用心维护,才会越来越好。

任何人,任何事,减少出错,也是节约成本。

2022.2.19.

自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