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根救命稻草吗?
大部分人的眼中写作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为什么?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我觉得我写不好”,完成一篇文章一般人30%的精力花在构思文章和组织语言,剩下的70%更多的是承受写作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一些完美主义者来讲剩下的可能会有95%有余。
其实在我看来根本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基本上没可能写的好,所以既然写不好那么就不必因此而焦虑,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打消所有写作的妄念,回归写作的本质。
那么怎么去开始呢?
像一个粗人一样去行动起来。
就像我此时此刻一样,我花了好长时间去构思这篇文章,却发现在动笔的那一刻步履维艰,这个说明了一个明显的道理———知易行难。聪明人是什么?他们是花费很多的脑力去分析和预演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在执行的那一刻发现和现实的情况千差万别,根本无从下手,那么之前穷尽脑力所想出来的办法都化为了泡沫,对于事情的进展寸步难行。
而有另外一群“粗人”,他们不去“运筹帷幄”、不去“纸上谈兵”,而是“提起枪杆就直接上阵”,跨过冗长的思考,直面问题本身,在现实的情况下一步一步的推进这个问题,遇到了障碍,现实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反馈,然后解决问题,进而进入下一步,就是这样看似鲁莽武断的方法,有时候对问题的解决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写作也一样,提笔就写,错了就改,不去过多的深思熟虑,所有有关于写作的缺点和毛病,会在“多次的重复”中迎刃而解。
写作会给人带来创造的愉悦感。
有句话叫做:人类的快感来源于创造或者毁灭。
现代人的写照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负担重重,在一种超负荷的运行下,人们会产生一种虚无感和焦虑感,他们的自我评价很低,价值感很差劲,负面的情绪会将人带入深渊从而不能自拔。
但写作可以改变这一切,我们在写的过程中直接把我们和外部的现实进行切割,思维的野马好像奔驰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从而放飞了心灵,这一刻你的身体和心灵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奴役于外部现实的生活困境,每当自己完成一次写作后内心获得了更多的平静以及创作所带来的喜悦感。
写作带来冲刷时间的实在感。
这个时代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成功”有极尽病态的渴望,他们为了“成功”像一台机器一样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眼前的人和周边的事漠不关心的人,失去了情绪扼杀了情感,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
我想说,写作会让自己恢复到“锚定时刻”能够重新找到那个气定神闲的自己。
佛教常说:主人翁何在? 西方文化也有同样的说法:我是谁?我是我的观察者。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快节奏推进的社会里,人们会因为重重的压力压的自己喘不过气,身体的“我”已经被社会所奴役,这个时候那个真正的“本我”一点要保持时刻的清醒去观察自己,这一刻我是生气的?我是失望的?我是嫉妒的?我是仇恨的?只有这样才能将身体的“我”从情绪中抽离出来,重新回到积极的思想和情绪中来,这个时候的状态,就叫做“锚定时刻”。
而写作就是找到这种状态的途径之一:
1、你在写的过程中你会发觉你在自我挖掘内心深处的东西,你在理性冷静的观察自己,内心的人焦虑逐渐退去。
2、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流逝,你会体会时间的厚重感和实在感,真实的体会和享受当下的这一刻生活,而不是开启脑中的“自动驾驶”觉得这一切我都知道,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意思,相反地,写作会让你对生活的好奇心得到增强。
最后,如果你的脑海里有很多解不开的问题,想不开的事情,只要你持续去写作,它一定会告诉你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