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静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18人
于于于于撒丶
大家对于柴静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对于柴静我也有些看法。
最早知道柴静是在央视的节目上看到,不过当时央视主持人很多,对于她也没有什么特殊印象。
真正让我记住这个人实在她主持的《穹顶之下》的节目,我是河北人,亲眼见证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当时她的这个节目播出后被疯狂转播,收视量惊人,因其特殊的角度不同的视野让我记住了这个人,让我知道了河北省雾霾的根本原因所在。当时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的媒体人。
后来看柴静的机会不多,也并没有关注她,知道她出了《看见》。透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柴静,书中讲到的几乎都是社会上发生过的,她采访过的真实热点,有时是奋战在第一线,报道非典的消息,有时是从一个偏远地方的小孩子身上发掘人性的弱点,每次事件都有独特的角度,这一点让我对柴静十分佩服。不过在这里我必须承认柴静的《看见》作为杂文性质写的真的不如王小波深刻,不过她也不是专业的作家,情有可原。
后来我又找了一些柴静的采访,和关于柴静的事迹了解了一下,让我发现了她作为媒体人的一点缺点。大家对于柴静的批判点主要在于柴静采访时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入其中,用自己的理解诱导被采访者,对于一个专业的记者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这就是大家对于柴静的主要批判点。
仔细思考这种事情确实不好,记者的本质工作是挖掘事件真相,公平公正的为大众还原,如果在采访中加入个人情绪得到的东西会不会偏离事情的真相呢。
她的这种方式可以说也有是好处的时候,因为这样很容易激起被采访者的情绪,使其说出不愿说出的真相。
现在柴静离开了央视,自己作为一个个人媒体,或许对于她来说更加合适,因为这样她可以选择她擅长的方向去采访,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