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阂
小芳的孩子马上就要做满月了。坐月子和做满月,对于所有女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对此,小芳却是百感交集。
小芳是抱养的孩子,都说“生不亲养亲”,小芳却不置可否。知道自己身世的时候,小芳15岁,正值青春叛逆期。在这之前,对于父母偏心弟弟这件事,她只当是老辈人“重男轻女”的原因,心里虽然委屈,但也没做他想。
小芳初中读的是寄宿制学校,周末的时候回家住。一个周末,小芳因身体不舒服,向老师请了假,提前回了家。走到门口,听见母亲和二姨坐在院里聊天。
“姐,听说小芳的学习成绩不错,你计划让她读高中吗?”
“读什么读,一个姑娘家有个初中毕业证就行了。再说过两年,小二也要上初中了,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不过,听你姐夫的意思,他还是想让小芳念,他说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不要将来落埋怨。”
“有什么好埋怨的?生活在你们这个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的。如果是她亲生父母那个穷地方,还不知道过的什么日子呢。”
听了母亲和二姨的话,小芳的头“嗡”地一声,整个人都傻了,书包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惊到了院里的两个人。看到小芳突然出现,母亲和二姨也不知所措起来,呆呆地望着小芳,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芳的父母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告诉了小芳实情。原来,养父母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后来由奶奶做主,通过一个远房亲戚,把刚出生的小芳抱了回来。两年后,生下了小芳的弟弟。
知道身世后,往事一点点在小芳脑海中回放:8岁之前,她一直在乡下奶奶家生活,弟弟则跟着父母住在城里。节假日的时候,父母才回来看看,给奶奶和小芳带点吃穿用品。母亲怀里抱着的永远是弟弟,晚上睡觉时,小芳也是跟着奶奶。
弟弟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价格昂贵的大牌,自己的衣服则是母亲在路边小店铺里买;母亲做饭、买零食,从来不会问小芳想吃什么,一切都以弟弟为主;弟弟从小淘气,花钱大手大脚,母亲埋怨归埋怨,但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相反小芳每次要钱,母亲总要“砍砍价”,要十块给五块,还不忘加上一句:“你是当姐姐的,得知道体谅父母,花钱省着点。”
一件件一桩桩,以前只当是“重男轻女”,现在小芳明白了,真正的原因在于自己是抱养的。虽说父亲对自己一如既往地好,但家里大小事情都是母亲在做主,偶尔悄悄塞给小芳几元钱。因为给小芳零花钱的事,母亲还哭闹了一场,说父亲不该偷偷给小芳钱,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吧!你和小芳过,我带着儿子走。”小芳吓坏了,从那以后,本就节约的她花钱时就更省了。
知道身世后,小芳的心里有了阴影,变得越来越敏感,有时别人一句无心的玩笑话,都会让她难受好几天。难过的时候,小芳也会想自己的亲生父母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生活在亲生父母身边,是不是也会像弟弟那样被捧在手心里?转而又想,既然当初舍得把孩子送人,说明自己在亲生父母心里是多余的,哪里还能指望得到什么关爱呢?
小芳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她的爱甚至超过了亲生的孙子。奶奶在世时,对于养母的偏心,小芳情感上还可以找到平衡的地方。奶奶去世后,她的内心深处有了一大块空白,缺失的爱无从填补。渐渐的,小芳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不能指望父母主动心疼自己,倒不如一切靠自己争取。
初中毕业后,小芳坚持要读高中;高中毕业,又坚持高价上了一所三本院校;大学毕业后,在父亲朋友的帮忙下,小芳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小芳不顾母亲反对,坚持嫁给了家境一般、但自己喜欢的人;结婚的时候,小芳也不像别的女孩子,想着怎么为娘家争取利益,她知道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在娘家为自己争取了,以后娘家的一切全都是弟弟的。
小芳结婚了,一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孩。像她预料的那样,无论是生孩子还是坐月子,养母的反应都是淡淡的,即便明明知道婆婆不满意生孙女而不照顾月子,养母也没主动说起照顾她,和外人只是说:“这是人家婆家的事儿,咱是娘家人,不能插手。”小芳很难过,心想:二姨的女儿刚刚生了孩子,你咋对二姨说‘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别指望婆家人。’”
看着怀中酣睡的女儿,小芳想:满月,这是我女儿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我一定要为她争取点什么,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