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张敬颜
这几年我越来越认为人的心理模式是有特定的生理基础的(课程里明确这个基础就是大脑),而人的生理基础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人的心理很大程度上也由基因决定。这个感受在课程里得到验证。而由此展开,有两个方面的感悟(1)人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有共通之处的,这就是所谓的同理心,也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不断锻炼这样的思维模式,沟通技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2)思维模式可能是有遗传的,更进一步,思维模式可能是可以分类的,某一套思维模式可以形成一个思维表征,通俗说就是一个套路。随着跟人沟通次数的增多,我感受到人的思维模式是由固定套路组成的,习惯了这些套路之后,甚至可以预测他人接下来的行为和心态。
回归到产品思维这个话题,以上两点给我的启发是,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可预测的,并且这种预测是可以刻意练习的,而一旦掌握了对思维和行为的预测,对于产品的设计将会有莫大的帮助
廖振滔
一直都很喜欢心理学,以前也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或文章,不过都是零零散散,难于形成一个大的框架。心理学基础三十讲全书从思维到基因到集体到婚姻教育等方面深度剖析了进化起源以及演变,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是团队的最佳选择,个人的理性决策也容易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告诉了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更应该从集体的角度出发作出对集体最有益的选择,这样所产生的结果才会是对集体对个人更加有益。其二从甲壳虫乐队的前鼓手彼得贝斯特的例子告诉我们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物理世界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扭曲事实,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以的乐观心态看待这件事情。其三就是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传承,摧毁一个民族最好的做法就是消灭他们的语言,改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以上的我对心理学三十讲这本书感触比较深的地方,如果其中有一些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郭维
当下快节奏和浮躁的环境,习惯浮于表面跟着感觉解决问题,读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认知了基因对人的控制,以及直觉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人们大部分当下的行为都会受到基因、成长经历、目标意识的多重影响,我们需要尽可能摆脱基因的控制,理清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和界限,严格要求自己,更多的理解他人。
运用到产品思维,我们要了解用户的底层需求,满足基因层面的喜好,让用户潜意识的喜欢和接受,在使用的过程中满足客户理性需求。在设计和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反向思维,避免自己受基因影响。
给大家推荐一本心理学相关的书《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大部分会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激情阶段,坚信世界上有一个专门为我们创造的伴侣在等待我们,双方都把最美好的一面表现给对方,对未来的生活有着很高的期待;第二阶段是幻灭改造阶段,慢慢会发现对方不像想像的那么美好,逐渐失望并计划改造对方,一切的痛苦从此开始,改造往往失败。第三阶段放下期待重新认识自己,内省认识真正的自己,放下期待,了解对方理解对方。第四阶段不再过多要求对方,彼此一体,不再控制,关系自由,关系更加亲密。
胡伟
近几天沉下心来听完了刘嘉老师的《心理学基础30讲》,对于整个心理学理论框架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以前上学时学过医学心理学,成绩一般,回顾过来发现其实相通之处甚多。只是刘嘉老师从心理学基础框架到心理学概念和应用,从心理学的三个思维模式到四个公理原则,从自我到他人进而到社会的理解,更深层次的剖析得细致和广泛,让我感觉受益良多。总结粗略,有待加强。
直入主题:
心理学的三个思维模式和三个目的
一、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指的是不经过思考,直接就会出现的想法、信念、感觉或者偏好。
以前人类为了生存,在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我们很少去探究每一条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它适用的情景。因此,学习心理学的首要目的是学会对传统、对权威、对惯例保持疑问,学会刨根究底地去追问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直觉思维迈向理性思维,真正理解世界。
二、自我中心思维。自我中心思维是指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也是别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视角也是别人的视角,也就是所谓的聚光灯效应。
自我中心思维跟我们大脑进化节奏有关,也跟我们在生活中接受的思想有关。因此,学习心理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学会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这个时候我们所看见的世界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只有黑白的世界,而是由不同人、不同的角度去汇集地整个世界的精彩。
三、自我实现的预言。自我实现的预言指当我们去期待某件事发生的时候,这件事会真的发生。人的心理世界与外在的物理世界是不一样的,物理世界可以用精准的冷冰冰的规则来描述,我们的心理世界既是对物理世界的映射,也自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自我实现的预言也被称为皮格玛利翁效应。因此,学习心理学的第三个目的是学会如何构建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周围环境。你要有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你怎么来接触这个世界。
心理学的四大公理
一、基因为心理设置初始参数
人的行为究竟由什么决定?是后天环境还是先天基因?不否认后天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要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脱离开基因,脱离开人类进化的历史,不仅是偏颇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能的。
心理学的第一个公理就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传播基因,但是我们的心理已经深深留下了基因的烙印。因此,可以说基因为心理设置初始参数。
二、大脑为心理提供生理约束
大脑是心理的生理基础,利用MRI神经成像技术,扫描患有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大脑,发现精神病人的大脑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别。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实际上是大脑出问题而不是纯粹精神上出问题。
正所谓,当人越焦虑越抑郁的时候,人的身体健康就越差;而当人愉快乐观的时候,特别是当一个人越能控制住自己的焦虑、愤怒以及冲动等负性情绪时,身体就越健康。正所谓用“形神一体”来概括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
当我们改变不了事实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事情本身的评价。
用甲壳虫乐队中最早的鼓手彼得·贝斯特的例子完全诠释了真正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来源是自我满足和对事实的认知。真正睿智的人,就要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完美的心理世界。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世界是美还是丑,是天堂还是荒漠,都由我们自己决定。
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现实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来塑造我们的心理。我们希望通过服从行为被群体所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只有在社会群体的归属中我们才能定义自己的身份,而被群体所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不存在独立于社会与群体之外的个体,也不存在不受社会和群体影响的心理。
当我们知道以上心理学思维和公理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也更加能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有触动的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从另一角度来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在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中构建完美的心理世界,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抵御外界的风风雨雨。
经典语录:枪与玫瑰,选择在你!
张学光
在很早时候就想学习一下心理学,不过市面上的心理学的书本以及心理大师太多不知道看哪一本好,通过这次产品思维课程得知“刘嘉心理学30讲”,可惜的是在得到上面还找不到这个课程,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假的得到,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没有找到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只看到了一些简书,在这里我就大概看了一下有以下感悟:
1.在与人沟通问题时经常认为自己说的很有道理,很有逻辑,通过这本书的内容介绍才知道很多时候都是与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直觉所做的。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所说的非理性吧。所以我们要学会对传统、对权威、对惯例保持疑问,学会刨根问底地去追问为什么,不能被自己的直觉思维所影响,做出不理性的决定;
2.在没有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之前,处理每件事情上面自己认为都是对的,从来不会站在其他角度考虑事情处理的如何,所以这种思维就是自我中心吧。通过此次的学习需学会摆脱幼稚的自我中心,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就相当于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这样就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及想法.
刘富豪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得知刘嘉老师还是最强大脑的科学顾问后,还去看了几期节目 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叹或者迷惑一下,这个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有英雄好汉有流氓无赖,有风云人物也有平常百姓。这个精彩的世界,除了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还有个人心理活动的反应。这两周听完了《刘嘉 心理学基础三十讲》收获挺大的,这个系列课程系统的介绍了心理学基础框架、我的定位与认知、爱情与婚姻、使命与价值。随着工作的深入,越发的认同做产品真的需要掌握更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人性洞察欲望,其实产品经理的角色和上帝的角色非常相似,给这个世界指定规则,但不同的是产品经理需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去制定迎合用户需求的规则。而如果有了强大的心理学支持,就可以让我们站在更好视野看清某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欲望定义合理的规则。曾经有人说喜欢心理学有两部分人,一类是真的喜欢心理学,另一类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寻求在心理学中得到治疗。其实我感觉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心理疾病或错误,而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从而矫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学习心理学可以指导你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更好的生活在某个群体中。以一颗正确的心态看待这世界和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
王志明
三个心得点
1.基础概率:我的理解是考虑基数体量,以后工作生活中思考问题、做决策时,要有意识加入数据作为依据项;
2.用“以牙还牙”突破囚徒困境:友善、报复、宽恕、透明,八个字精简概括了破囚徒困境的方法步骤,我认为这套方法用于工作、产品设计规则也是可以极具参考意义的;
3.责任分散:为什么会出现集体冷漠?课程中求救示例已提到对策是,指定某人求助让分散的责任重新聚焦;基于这个现象,我认为在工作沟通、产品调研中都要向具体岗位人员进行直接有效沟通。
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1,三个心得点
1.四条设计原理:我认为这4点在以后工作系统及流程手册设计时应引入加以应用.
a可视性,物品状态与操作方式的可知性;
b正确的概念模型,如操作键钮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c正确的匹配,可判定结果,系统与操作的一致性;
d反馈,有关操作持续与完整的反馈;
2.差错与差误:当发现结果和目标不一致后,要在后续流程或产品优化设计时考虑导致差错项因素,想法加以规避.
a差错即失误,是下意识行为;发现失误不难,我们经常可以察觉出动作的结果和预订目标不一致,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层面(钥匙打不开车门,先是仔细检查钥匙,最后发现不是自己的车)人们在纠正错误时,似乎总是从最低的层面开始,慢慢往较高的层面过渡。
b错误,产生于意识行为中,选错目标往往是导致错误的原因;
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化繁为简的七个原则:制定流程和设计产品,需要注重群体内外知识,匹配关系明确,反馈渠道畅通.
a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b简化任务的结构;
c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d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e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性因素;
f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g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