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进阶》分享—我们凭什么才可以身价倍增?
《进阶》这本书是萧秋水老师写的,是关于时间、知识、情绪及自我精进的一本书,有人说它是散文,语言很优美,有人说,它是本干货,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关于人生管理的启发,有人说它是励志书,看完之后热血沸腾。
就我自己而言,看完最大的感受就像网上的一些评论一样,秋水老师真的是一个高超的生活家,她能把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工作、积极进取和清心寡欲杂糅在一起,而且身在其中毫不违和,乐趣和深思并存。她能在从容不迫的叙述中处处流露出优雅的气息,弄香烹茶、拍照旅游,写下的文字也恰如其人。
在进阶这本书中,萧秋水老师给我们提供了5大直击人生命题的思考,54个修炼人生的独到见解,可以管窥一斑秋水老师这个知识管理达人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牢牢把握掌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收获很多关于工作,生活以及人生的很多指导和启发。
这五大方面分别是:
时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舒服的方式对待生活
学霸都在用的高校学习法
给人际关系做个减法
学着接受那些努力也没用的事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人生命题,如何拥有时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位朋友离婚了,原因是结婚不到三年,女方怀孕的时候,发现男方出轨了,于是忍受不了,毅然决然的离婚了。
另一位朋友,吵吵闹闹三年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口口声声说不过了,劝解了半天当男方说不过了的时候,女人犹豫了,没有那么坚决了,反而会顾忌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前者分开了挣脱了痛苦,活出了自我,后者拿孩子当借口,永远不敢活出自己想要生活,于是,依然在吵架中自我矛盾并痛苦着,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生活没有信心。
原来,挣脱一段情感,是一种能力。
下面再来说一说我们为提高自己的能力所做的努力。
我们很多人同样都是每天的打卡,学习,写作,读书等,但有些人为了打卡而打卡,为了早起而早起,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做到了”的假象,然而真正有效的是要有实质又丰富的内涵的,早起的背后是做了什么事而不是早起本身。
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能残酷的自我衡量而非一味的感觉良好,是一种能力。努力的背后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学习而专注于结果和行动,也是一种能力。
接下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坐在一架失控的飞机上,你该怎么自救?
答案很简单,没法自救。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被卖进深山的时候,怎么逃脱?
你可能会说,几乎无法逃脱。
刚才的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出现的几率很小,但是,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面对人生中的一些险境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丰富的知识、智慧化的判断、果断的抉择、强大的社会生存能力而避免处于这种状况中呢?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是想给大家呈现一个关键词——能力。活在这世上,我们要经常面对大大小小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问题,而能力就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生存的基础,人生有太多意外的因素,我们必须内心强大,神经茁壮,孔武有力,知识丰富,决断迅速,才配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存。
因此,我们必须觉醒,做到真正的智慧化生存,摆脱懒惰、愿意出时间、体力去提升并培养自己拥有时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心无畏惧,坚定不移,从容悠哉地,在阳台看花、听雨。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人生命题,如何用舒服的方式对待生活呢?
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舒服的生活方式?
你可能会说,凡事一帆风顺、财务自由、人身自由、人生只有惊喜、没有意外,或一起闲话、聚会打牌、或习惯了当前的山水满足于现状、或适应了生活的节奏而不愿意破坏规则等,这种生活方式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是不是,一直浮在生活的表层?把日子过得平庸而随波逐流,失去了真正的幸福感呢?
让我们再来思考第二个问题,那到底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真正想成为的样子呢?
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求知欲强的人会查找百度知乎谷歌之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不只求一种结果,甚至可能还会通过一个小的知识点扩展更多的知识领域。
而懒惰的人,往往对问题根本不关注,不思考,不深究,最多有时候做个伸手党,别人有答案了拿来看一眼就完事。
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呈现的结果。有人做事跳不出“自我为中心”思维,有人不愿接受新的知识而总是因循守旧,有人意识不到时间比钱更值钱......
其实有时候一旦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刷新了很多观念和习惯,开始探索生活的美好并为之付出努力,那么人生真的开始向你想成为的样子在过渡。
再来思考第三个问题,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活着?怎样才算舒服的姿势呢?
我们所处的时代,到处都鼓动着只争朝夕的快节奏,好像在加速奔跑的人群中,慢下来或停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也陷入了焦虑之中。
其实我也一样,在加入的优质社群中,遇见的牛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人生阅历、思维认知、里程碑事件、学习收获无不刺激着我们要不断向前,不敢停歇,也不敢放慢脚步,甚至无人的时候,依然带着枷锁,紧绷着神经不能松懈,讲究了太多的原则和章法,而让自己活得很累。
但是,我从书中寻到了答案,我们要学会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世界可以慌张,而我们却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节奏,不要被人潮裹挟前进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弦不能绷太紧要空出来享受人生,有些事可以快,有些事情只能慢,有些快是无益的,有些慢也是无益的,有些快是需要的,有些慢是必须的。
舒服和美好并不矛盾,享受和变得优秀也不矛盾,我们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而是要成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师,把自己变得更优秀,可劲儿折腾自己的人生,用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把生活设计的更美好。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第三大人生命题,真正的学霸和牛人都在用的高效方法有哪些?
先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从北京到上海,你有哪些方式可以到达呢?
答案是这样的:
如果你有私人飞机,随时不用排队就可以飞走。
没有的话,可以到机场乘飞机飞走。
不方便飞机的可以乘高铁。
另外,还可以自驾。
还有,如果你就剩50块钱,但是有技能,可以沿途卖艺。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资源,将会采取不同的路径到达终点。
这个差别的关键就在于:(1)资源匮乏。(2)资金不足。(3)知识面狭窄。(4)缺少技能。
现实中往往有一些人,没资源不努力往往还认死理,觉得自己做不到,别人也不会做到,而且还不能正视问题。而牛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会思考会行动,不放弃,甚至寻求多个解法,在想法越来越多的过程中,会激发更多的想法,形成更多的解法,这样就成了知识积累。
我们再来说一说牛人及学霸们的转化能力。
大家都知道时间很宝贵,有的人有太多的空余时间,有的人时间紧张的连一秒钟都浪费不起,有人坚持写文章1年没有结果,有人坚持写3个月后就开始爆发,同样都是时间,那么,衡量时间价值的关键在哪里?
那就是能否被市场认可。
付出的时间,出众的技能,符合市场需求才能转化为金钱。那这个被市场检验和认可之前,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们的技能有价值,最好是独特的价值,而且要按照高标准、专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留出能力成长的时间,十年磨一剑,霜刃一出天下寒。
牛人检验自己成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分享,不是说原封不动的把听到的看到的传播给别人,而是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出去,要好好消化课程,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积累之后转述给别人。
另外的一种转化,我们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会潜移默化的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让性格变得更为豁达潇洒,让格局变得更大,让心胸变得更广,这种转化其实无法用金钱衡量,是一种无形无价的转化。
还有一种转化就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变现了。
这个转化其实依然是靠自己各方面的技能积累而成,比如,写作,演讲,绘画,PPT,摄影等这样的技能,可以多利用分答,在行,喜马拉雅等这样的工具,运营自己的个人公众账号,微博,微信,打造个人品牌,整合各类的资源,利用好相应的平台,借助一定的人脉,长期探索和争取,知识变现也就是早晚的事。
记住,在不曾起风的日子,要做到心中仍然有歌。
默默耕耘,提高技能,不断学习,不断地做到好、更好、最好。
当机会降临时,就能脱颖而出。
下面我来说第四大部分,如何给人际关系做个减法?
我们大部分人都明白“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道理,但经常会忘掉。其实管理好时间和精力,间接影响着我们人际关系的改善。
我记得猫叔十大力中的抗扰力中提到一点,由于他把自己的时间看得特别贵,所以就不会乱花时间,而是把时间都用在美好的人和事情上。而且遇到一些觉得是在消磨自己意志力或时间的活动上,猫叔是避而不见的。这其实也是再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减法。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给别人带来更好的价值。
这里再举个例子,拿我们常见的微信聊天来说,有人习惯发语音,一长串的50多秒语音发过去,还表示出一副十万火急在线等的架势,别人要是没有及时回复,还往往有怨忿之心,可能当时确实不方便,但却没有考虑别人是否在开会或者是否方便打开语音,这就是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认清一个事实: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不见得同等重要。
其实这种不想打字又不想打扰别人的问题很好解决,微信对话框下拉栏有个语音输入,可以直接将语音转化为文字,我就见我的领导经常对着手机念字,对方看到的就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的文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
好友之间呢,从时间角度来说,站在对方角度尊重别人也相当于更尊重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相处也会更长久,更有内涵。
各取所需相安无事的世界最美好,生活中如果太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好,活的太累,因为每个人对时间,金钱,生活,知识的定义各有不同,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关于人际关系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个重要观点是:管住嘴,没事别乱指导别人的人生。
我们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说白了就是爱管闲事。
这里说一下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和一个朋友在外面吃饭,忽然另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哭哭啼啼的说我能不能去派出所找她,我一听,惊了,筷子一撂赶紧问怎么回事?她说和老公吵架她报了110给带到派出所了。
我这个爱管闲事的毛病就犯了,把孩子直接扔给吃饭的朋友就过去了,结果到了派出所之后,调解员说我都劝了半天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吧。我还就不信了,先劝女方,后劝男方,苦口心婆,俩人还口口声声说不过了,我一心想着劝和不劝离,最终说服了男方让了一步。
事后,我越想越不对劲,这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他们今天好了,明天后天依然吵架,闹矛盾,确实是不合适的一对呢?我不就成了给他们硬撮合一起耽误彼此正确的选择的罪人了吗?其实,很多事情不见得是旁观者清,在我没有绝对的自信他俩的夫妻关系没问题的情况下,不该去指导他们的人生。
关心不一定是这样的方式,更适宜的方式或许给对方一个拥抱,一句安慰的话,或者陪她走走就够了,守住界限并不等于冷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界限分明的前提下,反而可以更加安心、舒服。甚至熟人之间也不探究彼此隐私,而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友好相助。
下面给大家分享最后一个人生命题——我们要学着接受那些努力也没用的事。
人经历的事情多了,渐渐就会懂得,很多事都是小事,不值得动用情绪。很多事无能为力,也不值得动用情绪。
就拿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来说,有多少人真正学会坦然面对死亡呢?意外的发生没有任何的征兆,可能无法避免。生命与失去生命,也许只差毫厘。
死亡,它不因我们的恐惧就不会来临,然而,我们若学不会面对死亡,那么对于活着的意义,可能也难以深刻体会和把握。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了死亡是因为这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就会觉得死亡并不可怕,内心反而会更加的淡定充盈,也会更能体会到生命之美而热情奔放的过好每一天。
再举个例子,最近几天,全国大范围降雪,朋友圈里我看大家发了很多关于飞机延误的信息,乘火车误点的消息等等,这个情况下,可能要面临1个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的等待,有些人的表现可能是风轻云淡,坦然接受,不骄不躁;还有一部分人会表现的着急,不耐烦,骂人,骂天气,骂航班等等。
后者动用情绪,其实并不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而是在发泄怒气,站在自我的立场上,的确宣泄出来要比压抑好,但是,不起情绪呢?是不是更好呢?人生在世,要学会把自己放在高空的角度看事情,站的高了,看的远了,就会忽略琐屑小事。
一念生,一念灭,如果心中冲塞着不好的情绪,就留不出空间来盛纳各种美好了。
然而,我们每天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技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新知识以应对不断改变的世界,然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拿马拉松比赛来说,跑的过程中永远有超不完的选手,永远有人在你前面,你要做到的不是追过一个又一个对手,而是要超越自己,无论肉体还是精神。超越自己,并非指全力以赴地拼搏,不管不顾地燃烧自己,而是奋斗有度,享受及时。克服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不为遥远的未来的安逸而牺牲当下,好好爱惜自己尽情体验更丰富盛大的生活,深入生命的肌理。
因此,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努力,即使最终拿不到想要的结果,但是这个奋斗的历程也还是有特殊意义的!
好了,本次的解读是以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说,贯穿全书,针对感触比较深的章节进行思考和加工,希望对大家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