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
在人的一生中有一种思维可以决定的我们一生,那就是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凯乐尔.戴维克在《终身成长》这本书当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成长型思维。
有成长型思维,也有固定型思维。成功的人具备的是成长型的思维,而失败者具备的就是固定型的思维。
那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什么又是固定性思维呢?
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规避挑战,在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会很痛恨这种变化;而且,总是关注在限制上,在改变现状上也是无能为力,不愿意接受批评,总喜欢待在舒适区域里面;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努力是无用的。
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截然不同。他们特别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在生命当中去寻找机会,觉得凡事都有可能,非常主动的去学习,喜欢探索新事物,从不畏惧失败。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其实不光是孩子,我们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大脑是可以塑造的,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即便我们现在已经成人了,依然也是可以去改变的。这会不会让你信心倍增呢!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
1.我们与孩子要有一个平等尊重的沟通模式
沟通,它不仅仅只限于跟孩子说话、倾听。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文字的交流,虽然看起来说文字的方式交流节奏比较慢,但是它可也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会被情绪所困扰,一时口快说了不该说的话。过后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懊悔当中!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下来给孩子来用心去写一封信,经过思考后写出来的话会对孩子更加有帮助,同时好的沟通也能促进亲子关系!如果不识字的孩子可以读给孩子听!对于青少年的孩子,如果方面无法很好的沟通,这也不是为一种好的方法。
2.在生命中不断地去鼓励孩子
鼓励对具体的行为、事件、细节而进行的赞美,而并不是一味的说:
“你真棒啊”
“你太优秀了”
“你太聪明了”
这样去表扬孩子反而会形成孩子的固定性的思维,因为孩子会觉得我被表扬是因为我聪明,因为我有高的智商,会归根于他的天赋,而不是他的行为和努力的结果。慢慢地会让他们拒绝接受挑战和承担风险。因为他们会担心搞砸,而让爸妈觉得自己不聪明了。
鼓励一定是具体的明确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他的努力、坚持、策略等等。
鼓励的方式是可以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的。
在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当中,他们对于错误是有一个坦然的接纳的态度的,那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这就归根于我们父母对待错误的那份态度了。在《正面管教》中有一个核心的理念: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我们人的一生,没有谁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即便是已经成人的我们。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孩子会出现错误,也会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为父母,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指引明灯。
用包容的态度和鼓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引孩子把错误看成是一次学习成长的契机。
我们家大宝小宝今年上一年级了,拼音的拼读完全跟不上。
b.p. m.f总是混淆,拼读那叫一塌糊涂。
我想说不要着急,不要焦虑。对于初次接触拼音的孩子来说,分不清是很正常的,这些会在以后不断持续的巩固。
往大了说,拼音不会也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正常社交以及生活。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大宝小宝第一次学了拼音回来要拼读,一共有八个需要拼读的拼音,他们两个每人只拼对了一个。
我们一起读完以后我跟他们说:“太厉害了,第一次学拼音居然没有全错,都拼对了一个哦!很棒。妈妈想知道这一个拼对的拼音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大宝说:“因为老师读的时候,我觉得容易理解一些,然后我认真的跟着读了!”
我回应说:“哦~原来是因为你认真的听讲了,所以容易理解了,然后就会了对么!”
并不是说只有做到完美才能去鼓励,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孩子已经完成的,并及时赋能打光。
用这样的方式肯定鼓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也会把注意力放在关注自己的行为上,(比如:我是因为认真听课,所以理解了)而不是关注于我如何取悦大人。这样也能避免孩子追求认可上瘾而出现厌学行为。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如果我们家长对受到挫折的孩子是去打击,那么就会让孩子不敢去拥抱变化,不敢去面对挑战,我们应该要让他们坦然的去面对,找回失去的自信,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学习其实就是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的。当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或者说是能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提升了成就感,那孩子的学习就会良性的循环下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成长型思维自然也会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