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22
第20讲 中世纪欧洲文学
今日终于读到欧洲文学。我对欧洲的了解少之甚少,尤其是文学这一类,还是读的书太少,会后悔,小的时候没有再多读一些书,尽管曾经会摘抄好的句子和文章选段,但最后也不了了之。今天先读中世纪的文学,让我想想,在这个时期,中世纪的音乐是什么。
哦,对了,是基督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还有新艺术。
迄今为止,中世纪有千余年,只知道那是黑暗时期。那是一段人类被压抑的时期,埋藏一段的时光,而后有了文艺复兴。现在的我们去欧洲,是中世纪以后的欧洲。但仔细观察,仍然到处可见中世纪之前的欧洲。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492年左右,这种算法,是自西罗马灭亡后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中古时期。
罗马人等欧洲人,那时候过的都是军旅生活,没有文化。一千年间,欧洲就是战争、瘟疫、饥荒。平民受贵族压迫,上下两个层面的文化都荒芜。只不过书本并没有像中国“文革”那般存心毁灭文化。而是在教会中被头脑好的教士保护,并手抄研究遂有本笃派,专门从事保护古典名著,供地下流传。这一派,是黑暗时期党的光明。
好比一瓶酒。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中国文化的酒瓶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欧洲各国都暗暗藏着长诗短诗,最大的诗,就是德国长诗《尼伯龙根之歌》,包含39个冒险故事,但比不上《荷马史诗》的伟大,这样一个复杂混沌的长故事,讲不完,不必讲,大而化之,听听瓦格纳的歌剧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的欧洲,都有什么作品呢?
有一部史诗《白熬武甫》,大约出于7世纪,讲的是丹麦皇宫与妖怪的故事。还有一部史诗《熙德之歌》,很简单,但是宏丽热情。还有《伊达》,分新旧,写亚当以来的世界史。但这些大多出自民间,作者不详。
在中世纪,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游吟诗人(书中称行吟诗人,意思一样),他们边流浪边唱歌。音乐和文学,有相通了,其实艺术理应如此,各个相辅相成,会有惊喜。
游吟诗人全盛期约两百年,11世纪到13世纪,地位很高,不再是穷乞丐模样,受贵族崇拜,各自有经历。他们傲视贵族,但总归辛苦,居不定,食无时。
以上的,都是些些零散,提到中世纪,重磅应当是敲响中世纪丧钟的人物——但丁。还有其他一些人物:佛罗萨尔特(历史学家,主英雄崇拜)、薄伽丘(写《十日谈》,散文之父)、乔叟(英国诗的祖宗)、托马斯·马洛礼(英国中世纪后期,著有《亚瑟王之死》「最近一直在读亚瑟王」)、维庸(法国诗人,职业强盗)等。
现在专门来说,但丁。必然无法避免提及《神曲》,即“神的喜剧”。《神曲》是欧洲空前的巨型文学著作,此前的拉丁文文学粗燥,但丁第一个精心提炼德国语言,提升为文学。《神曲》涵盖甚大,中世纪哲学、神学、军事、伦理。现代观念看,《神曲》是立体的《离骚》,《离骚》是平面的《神曲》。《神曲》是一场噩梦,是架空的,是但丁的伟大的徒劳。
文字不宜写天堂地狱,宜写人间。
但丁的诗,写的很好,而且有象征性。他生于1265年,九岁遇到贝雅特丽齐,从此爱情主宰了他的灵魂。未通音讯,又九年,但丁再遇到她,仍无语。后来贝雅特丽齐出嫁,二十五岁死时,一直不知道但丁爱她。《新生》就是写这一段爱——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无望的爱情,“爱在心里,死在心里”。
《文学回忆录》| 读书笔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