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家长有必要插手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学开始,孩子就要学会在群体中生存之道。群体之中,自然会有高下之分。有的孩子,八面玲珑,在集体中如鱼得水。有的孩子,处处受阻,在集体中毫无存在感。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只是孩子综合表现其中一面。但同在一个集体之中,摩擦和碰撞是难以避免的。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之后,看看家长的不同反应!
1凡事插手的”事儿妈”
前几天,同事娟娟一直跟我抱怨,她儿子的同桌家长真是麻烦。这才开学不到两个月,已经找过她三次了,都是因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
一次是因为一支铅笔,一次是因为眼镜腿,还有一次,因为孩子书包里的废纸。每次都在微信上沟通,实在不行还半夜打电话。
这么点小事,家长屡次插手,不能让孩子自己解决吗?实际上,两个孩子之间,相处得挺好的,孩子从没往心上放,过去就忘了。
娟娟说:“对方家长三番两次的找我沟通,我都不胜其烦。我每天告诉孩子,少跟同桌说话,不要用她的任何物品,以免惹麻烦。”
“我跟班主任打招呼了,找机会给孩子调调桌。我工作还忙不过来呢,真没时间天天沟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这位什么都插手的妈妈,手伸得太长了,孩子之间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吧。对于这些一支铅笔两块橡皮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处理,这个不会有什么损失。
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你越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孩子就越依赖家长,成长越慢。
2不管不问的工作狂
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关照不够。可可的父母经营者一个水果超市,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多,可可早就睡了。
前几天,可可妈妈发现家里的零钱少了。经过多次盘问,才知道,是可可偷拿了钱。孩子开始怎么都不说实话,只是说自己买文具花掉了。可是,书包里,根本没有那么多文具。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
直到一天,妈妈在卡卡放学的路上,偷偷观察,发现有几个大孩子跟她要钱。
妈妈这才后悔,自己每天忙着生意,真是忽略了孩子。孩子受委屈,竟然没跟自己说过。
后来,可可妈妈通过学校,解决了问题。自那以后,她决定,每天至少抽出半个小时时间,专门陪孩子,否则,挣再多的钱,也给不了孩子幸福。
一般情况下,经常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或者变得越来越内向,或者变得更厉害,自作主张。
这两种情况发展下去,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价值观。孩子认为,自己是被忽略的,没有被关注的。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出现一些不良影响。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原罪,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没有安全感。
3张弛有度
作为小学生家长,其实要张弛有度。
一方面,把孩子当成“大人”,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另一方面,把孩子当成“孩子”,对于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解决。
平时,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小打小闹,没有伤到就好,不必大惊小怪。丢了支铅笔,少了块橡皮,让自家孩子管理好个人物品就行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啥大事,家长不要插手孩子跟同学之间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行处理。
但是,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校园暴力,或者高年级学生的欺负,家长必须替孩子出头。孩子的能力有限,在比他强大许多的势力之下,他没有办法保护自己。长期遭受凌辱,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所以,平时不管多忙,家长还是要抽出一点时间,跟孩子聊一下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了解一下孩子的行为。家长才能有的放矢的去管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女儿班级有个同学家长,真是”事儿妈”型。她经常在班级群里,发消息,某个同学打了自己孩子了,某某同学把孩子的文具盒弄坏了,某某同学又拿了孩子的铅笔了,总之,各种事儿。神烦!屁大点事,没玩没了的,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