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 之都——济宁
2019-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千山清


元明清三朝均在济宁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济宁成为“运河之都”。
大运河流经济宁约230公里,由于有泗河、汶河等河流密布的优势,济宁具有开通运河的先天条件。地势起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位不平衡,加之黄河冲淤等情况,使济宁成为了扼守运河咽喉的中枢地段。元明清三朝均在此设有最高司运机构河道总督衙门,济宁成为了声名显赫的“运河之都”。
至清代,运河沿线曾设有三个河道衙门。其中,济宁河道总督署存在时间最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后被废弃,历时600多年,历经188任河道总督。至日本侵华时被大部毁坏,碑刻多数遗失。但由于相关资料和院署平面图完好保存在如《济宁县志》等诸多古籍文献中,且深深地镌刻在老济宁人的记忆里,因此不难找到相关规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