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风采文艺天地芳草集

《锦江街巷》149:水码头市井生活(3)

2022-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完璧

《老成都》(连载)

【文章:李发远;图片: 完   璧】


                                                码头旁的美味

卖豆花、酸辣粉、凉粉凉面的车贩(完璧摄影)

        东门水码头一带,一年四季均有各种小贩沿街叫卖。一大早,“辣菜,辣莱”的叫卖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农妇手挽竹篮,几个陶钵内分别装有辣菜、拌大头菜丝、水豆豉、拌笋子……这些小菜美味可口,花一两分钱早晨就有下饭菜了。倘手边不太“扯指拇儿”(形容不宽裕),三分钱就可买一小汤碗凉拌笋子。

        冬天,从大面铺、龙泉来的红苕豆豉最具东路特色。红苕豆鼓的叫卖声在冬日似乎给市井带来了丝丝甜意。端午节前后,黄豆刚“吃得了”(熟了),农夫就陆续将黄豆角加调料煮熟,手挎竹篮用南瓜叶盖住,于是街上就传来黄豆角的叫卖声。其中,有一老者的叫卖声最具节奏感,至今犹在耳边:毛豆角儿,毛豆角儿,五香毛豆角儿,抓点嘛尝点儿,我的毛豆角儿,有盐有味的毛豆角儿……

        黄昏,香巷子东西两侧即有腌卤摊上街。两根木棍—架,门板—铺。各种腌卤—放,摊摊就扯圆(编者注:摆好货摊)。入夜,卖醪糟粉子蛋、挂面的摊子也相继上街摆起,成都人素来有“宵夜”习惯,懒得烧柴动火麻烦,何妨坐下来一碗。

        紫东街的成记糖栈临街三开间,进深十几米为一楼一底的茶社,再朝南穿过20余米巷道后,有一片很大的坝子,摆着成记糖栈几十个圆木桶装的红糖。每桶约200余斤,上面用竹笆子盖住。白天蜂蝶乱舞,尤其晴日,煞是吓人,小孩子是不敢闯入的。但毕竟小孩子好奇,又想吃糖,笔者有一次独自进去被蜂蜇了,又哭又叫地跑出来倒在奶奶怀里。大人急着找来人奶擦上,数天后才消肿。自此再也不敢擅入。到了晚上,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蜂子自然已没有了,城外人烟稀少,没有电灯,只有稀稀落落昏黄的灯光罅漏四周。这时几个熟识的孩子凑拢了,都想吃糖,怎么办?一合计,只有悄悄地偷。于是有的拿小刀、改刀,有的捡石头,笔者最小,就放哨。不一会儿,几双小手就捧着大小不一的红糖出来,随便找个地方蹲下,你一口我一口,一扫而光,各自心满意足回家睡觉。20世纪50年代,成记糖栈成了电业局单位,2002年东大街改造,成记糖栈就不复存在了。记忆中的东门水码头,也随着锦江的细流,一直长流不止了。  

      (下篇:《东门大桥吃炒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