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 CSR

五名嘉宾,三百位参与者,一场以帮助为名的社会运动

2017-03-29  本文已影响4人  0d905ea337f1

之前分享过一本书《Give and Take》,是有关企业如何打造互助的文化。

碰巧刚过去的周末我在上海参加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活动 - BeAGiver(Giver = 给予者),而主题竟然是以 Giver 为名。它的副标题是:这个社会需要一场以帮助为名的社会运动。

这个活动的主办方是 104 基金会。104 是台湾最大的人力资源平台,有点像中国的 51 jobs。他们在网上有一个非常火红的影片,内容是邀请三位资深的 HR 各评价三份 25 岁年轻人的简历。他们就开启职业 HR 模式,说他们工作经验太少、换工作太频繁,结论是不会聘用。

最后撕开上面的封条,才发现刚刚批评的简历中是自己的女儿、自己最好的朋友、享负盛名的导演李安等。

短片中表示:谁没有过平凡的 25 岁?

传达的理念是呼吁大家在能力范围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帮助年轻人成长。

同理,上海 BeAGiver 邀请好几位在大陆工作很久,非常资深的台湾小伙伴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同时 300 位参加者互相交流,成为别人的 Giver,或者让别人成为你的 Giver。小组问答环节更能和不同老师近距离互动。


整个活动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完全没有倦怠。以下简单介绍分享内容与感受:

第一位分享的是 Jimmy,他一开场就感激同为嘉宾的林政德老师,说他用林政德老师的漫画让他说服父母让他读设计,然后才成就现在的他。他通过设计帮助企业转型,从欧美大企业的咖啡杯到台湾茶农得竹筒茶、台湾捷运站的 logo、宣传片等。他认同设计让好的产品增加无形的价值。

Jimmy 作为设计界的 Giver 帮助过不同企业和城市,也希望帮助在设计行业有热情的朋友。

第二位分享的是郭雪筠。她在豆瓣上分享自己如何看大陆,最后成为 “网红”,出版了自己的书《台北女孩看大陆》。她开始时分享把文字当做职业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还有在大陆分享自己政治的看法要有被骂的心理准备。

她说自己被骂的不敢看帖子,幸好她有无畏无惧的性格,才让自己慢慢的调整过来,面对和回应大众的舆论。这是她写书面对的难题,但是永远不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还说大家来到新的地方,应该学习对方的好,一起互补。

第三位是高日菖,他在震旦家具产业创新中心工作。他分享如何用设计思维的方式,让震旦从家具制造到设计方案提供者。里面有好几个案例,他学习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第二是 "Mindset" (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第四位是林政德,他是一位在台湾非常火红的漫画家。他分享自己如何从籍籍无名到走向成功,除了有画画的功底,还需要有自己的创作策略,让自己、读者、出版社都可以三方得利。之后来到大陆用动画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他现在制作的动画用昆曲作为蓝本,从卡通的人物装扮,到卡通背后的场景做的一丝不苟。永远都在一个热爱漫画,热爱工作的状态。

最后是萌奶奶陆蓉之,看到她登场的时候现场热情非常高涨。在分享中才发现萌奶奶就像现代版的毕卡索,在艺术界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她分享自己的一生,如何遇到不同的恩师。最后分享自己今年会带领贵州一群大妈们到法国威尼斯双年展跳广场舞,成为其中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她说从小城市的广场舞中看到令人动容、原创的群众艺术。通过用 “世界语” 唱的歌曲、还有环保物料做成的衣服,加上一群妈妈们,带出 “孝”、世界和平和环保的信息。

最敬佩的是活动后的问答中,她表示自己 66 岁了,但从未停止学习,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周末的概念。她寄语刚到大陆工作的朋友把自己归零,抱着学习的心。她说大陆是自己一辈子都学习不完的地方,也是一个价值观、体系非常复杂的地方。她到人生最后一口气也会继续学习。全场听到这里无一不拍手鼓掌。

最后是小组问答环节,我在郭雪筠那一组。群里有台湾的、香港的(就是我:))也有大陆的,畅谈自己对各地的不同想法,很高兴认识不同的小伙伴。之后无论到上海、北京大家也是可以继续见面。

对我来说,互助其实是台湾人的代名词。最明显的感受是到台湾旅游,走在路上都有热心的朋友帮忙,不用害怕迷路。每个人都是 Giver,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可以分享。这种互助的理念带到上海,让大家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嘉宾们都非常的谦虚,在言语中对以前帮助他们的人有满满的感激。同时也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如何思考人生。

每人心里都有一条小懒虫,让你空想多于行动。

所以大家来成为 Giver 吧,击败小懒虫。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带给社会更多正能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