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救援(初一朱林)——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续写
刘慈欣小说《带上她的眼睛》简介:
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渡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下面是学生续写的故事。
公元2080年,人类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衣食住行,都已变得科技化,各个国家、地区间都不再有战争,人们的医疗、教育、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一年的6月11日,一个很平常的一天,在中国国家数据与信息部里。
“报告,长官。我们收到一个从地心向我们发送的一个信号,频率很不稳定。”
“嗯,把它调出来。”
“是,长官。”
大屏幕上“嗞嗞”响了几声,闪出来一段模糊不清的录像,一位花甲老人出现在众人眼前。
“我是中国“落日六号”的领航员,我身处地心已经50多年,舱内供给程序快不行了,最多只能再维持两年,电力也快消耗尽了,希望你们能想想办法,我只能说这些了......”
话还没说完,就失去了联系。之后,屏幕上留下““落日六号””的运行数据以及老人的自述如何在失去联系60年后再次发送求救信号。一位手急眼快的长官——张浩林先生已经叫一位摄影师给拍了下来。
“怎么办?”
一旁的马笑飞长官一脸茫然地看着大家,“汇报给上级。”
张长官说。此时此刻,他们不知道,各个国家都收到了这个消息。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两个小时后收到了消息,立刻召开紧急大会。
院长首先发问:“怎么办?我们是不是立刻制定救援方案呢?还是输送供给呢?”
一旁的刘援中——这位最有权威的专家长官说:“这个“落日六号”的事件我听老爸说过,他是最后一个与这个领航员保持联系的人。
对于此事,我认为,一定要救援,而且要快,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更能体现出我们中国人互助、团结的精神。”
一席话,赢得院长的赞叹与掌声。一旁的几位还想反驳,院长坚定、不容置疑地说:“我心已决,你们不必多言。”
半个多月后,救援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几十个外国专家、长官纷纷跑来,说要提供帮助。就这样,外国的一些较先进的技术和中国的技术相互融合,经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航飞船——“地援号”,经过十多天的检测,各系统运行正常。
这个多国合作展开的救援行动正式开始,领航员孙利成,地航员韩名功、李自洪、赵海开始行动。
公元2080年12月22日9时32分06秒发射后潜入地层,吐鲁番盆地上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岩浆洞。飞船迅速缩小,以超微子形态超光速驶向地心,穿过密密麻麻的地核物质,两秒钟后便制造出一个小黑洞,进行了时空穿越。
“看,那里硅酸盐怎么变成了这么密集的铁镍?”“应该是那里了。”
孙利成对其他人说:“立刻加速,冲进去。”“是,长官。”
“砰砰”两声巨响虽听不见,但也能想象到这力量是能把航天飞机给撞出银河系,变成铁饼的。
好在这飞船的材料是从外太空取来后烧制九九八十天后形成的超级钢铁,耐高温,耐撞击,耐严寒,耐水压。铁镍纹丝不动。
“不行,怎么办?”
“用超能激光把它们炸开,能量开到最大。”
他们都清楚,这能量如果在21世纪初是产能的总和的一千倍,可以把月球炸去半边,潜力无可相比。“与此同时,全力向里冲。”
“是,长官!”“嗡嗡——轰隆隆”三声舱里拟声器发出的声音让地航员们着实感受到了巨大威力。“看,那里有了一个小口。”
“立即加速!”
“是,长官!”瞬间,飞船消失在原地。几分钟后,大屏幕上显示探索到了不明物体。“
长官您看,您认为是“落日六号”吗?”
“很有可能。我们已经到达地心,周围都是液态的铁镍,其它除了“落日六号”还能有什么?立刻进行对接!”
三名地航员立刻展开准备工作。随着“叮”的一声提示音响起,“落日六号”和“地援号”地心飞船对接成功,当地航员们进入“落日六号”后,惊呆了,领航员已经饿死在屋里,只留下了一些资料和书信。
在信里,她说这次救援信号其目的不是求救,而是一次突然事故导致供给系统发生的故障,为了留给人们珍贵的资料,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靠最后的能量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发出求救信号,希望有人能来到这,把资料带回地面。
未看完信,四位地航员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们向“落日六号”的领航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个星期后,国家主席、国家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前来悼念这位英雄。为此,世界设立了一个节日——“英雄日”,就定在6月11日。人们都互相叹息一位伟大英雄的殉职。
至此,一次世界级行动就此落幕......
点评:关于细节的想象令人钦佩。
我想再说一次——丰富的想象力不是教师教出来来,而现在我们大多数的课堂在消磨着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首先做的应该是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在每天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有一点时间幻想,有一点时间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有一点时间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