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檐滴水点滴照(下三十三)
“你不是看书了吗?白色的那叫菌丝,说明菌种成活了。那发红的地方是菌丝转色后封门了。”刘河说道。
“你懂得真不少,我是看了,但没见过呀,看来理论必须得和实践相结合啊!”转不好意思地说道。
“还是我老婆说话有水平。光看书不行,还得具体操作。这段晚上没事,我快把书翻烂了,有的地方看不懂,你识字多,再好好看看,没事来给我指导指导。”
“好,这天暖和了,我就多带孩子来看看。”
转把书拿回家里,等孩子睡了,她仔细地看了起来。
转眼夏天到了,暑热难当。
刘河在棚里翻弄杆子,他发现有的地方杆子上长了不少绿色的东西,本来发酵得很好的菌孔都发黑了,抠开盖子一看,白白的菌丝没了。他往下翻,这种情况还不少。
这时转抱着孩子来了,看着刘河皱着眉头,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你苦丧着脸咋了?”
“你看,这原来发酵得都好好的,现在菌丝都没了,肯定是死了。还有这杆子上咋长了这么多绿毛啊。”刘河把盖子扣掉让转看。
“唉呀,书上说的,这是绿霉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容易滋生这种菌。你是不是水浇多了,没注意通风吧?还有这杆子都堆在地上,不生毛病才怪呢。我说进这棚里边咋这么大味!”
“你咋知道的?我看外边天太热,寻思多浇点水,里面不是凉快点吗,那棚若是不严实,外面热气不是光进来吗?这香菇不是怕热吗?”
“我说你呀,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得按科学来。你光想着让里面凉快,也不想想,啥都得适当,隔几天浇一次,浇完了还得通风,不然还会滋生其他杂菌。”
“唉呀,还是娶个识字多老婆好,这可咋整?”
“书上是这样说的:把棚的周围打开点口,通风,然后把杆子都立起来,根与根之间留点距离。要不然,这杆子全完了。你抱着孩子,我弄一下你看。”
“别,你指挥,我动手。”
“那你先搬几块石头去。”
刘河搬来几块石头,转让他按一根杆子横着的距离两头摆好,然后把一根香菇放在上面,再一根一根竖着靠在上面,摆完一层,再拿一根横放,再摆。
“好,还是我老婆有文化好,听你的。你回家让小枝小五咱爹都赶紧过来干。”
刘河在转的指导下,虽然做了挽救措施,但有三分之一的香菇杆子却死掉了,刘河心疼极了。
转安慰他说:“咱不是没经验么,等下次种就好了。”
冬天,刘河又上山伐树,开春又种了一批。
这次他有经验了,香菇发酵得很好。
秋天,天气开始转凉。一场雨过后,不知道啥时候,第一批种的香菇棒上悄悄地出香菇了。
这天上午,刘河在棚里转悠,看到杆子上冒出的香菇,他高兴坏了。
他顺着架子看,这一个,那一个,肉嘟嘟的。他小心翼翼地把大的采摘下来,然后拿着急急忙忙回家了。
“你们快看看,咱家的香菇出了!”刘河一到家高兴地喊道。
一家人看着忙了一年多,终于见到的劳动成果,开心极了。
中午,刘河娘把它和肉一起炒,大家吃着赞不绝口,怪不得香菇贵,就是好吃嘛。
吃完饭,转对刘河说道:“这批香菇杆子就别翻了,书上说,像这样杆子就发酵好了,现在不能翻腾,一翻腾它就出菇,但现在气温还高,出的菇不值钱。得等到气温低了再翻动、浸泡,那时候出的香菇品质好,能卖好价钱。”
“好老婆,听你的。气温快点降吧,我都等不及了。唉呦,对了,我忘了大事了,我得赶紧去竹园沟砍竹子去。”刘河一拍脑袋说道。
“砍竹子干啥,哥?”小五问道。
“砍竹子编晾香菇的排子。爹,小五你们和我一起去,得要不少竹竿呢!”
刘河他们几个一人砍了一大捆砍毛竹回来,然后找庄上的篾匠编竹排。
“转,我还得进县城一趟,买个火头回来。”
“买那干啥?”
“西峡人家种香菇的都垒有土炕,火头就是垒炕用的。人家说晒的香菇不值钱,炕的值钱。”
火头买回来了,刘河凭着记忆,按照西峡师傅家的炕的样子也垒了一个。
竹排也编好了,长方形的,刘河在四周钉上木条,这样排子好拿好放。
十月一儿,棉堆堆儿。这个老俗语的意思就是一进入农历十月,气温就开始下降,人们就开始穿棉衣服了。
刘河和转天天看天气预报,当农历十月来临,天气果然冷了。
刘河他们把香菇杆拉到河里,放进闸好的大坑里边浸泡起来。
泡了三天三夜,刘河捞出来一根,好重啊,已经泡好了。
刘河和小五他们把杆子又捞出来,拉回香菇场,把它们摆成了三角架子。
刘河天天在场子里转悠,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过去了,香菇怎么还不出来啊?刘河心急火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