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壑难填还是亨乐当下?
8月10日用了5个小时32分,在微信读书里看完了《蜗居》。剧情基本上与书上所说的一样,让我一边看一边都感觉到人物如演戏般在我耳旁,眼前演绎着剧中情。书一共有64个小标题,64章节,紧紧地扣在一起,故事也是由一句话,一个眼神又是将情节推到另一个场景。
故事首先是由郭海萍与苏淳,一对恋人留在上海工作,与人合租而展开。留在上海,面临着结婚生子,生子后又面临着孩子教育问题。有孩子了要接孩子回来,必然会面临着房子问题。海萍一面缩衣省食,一面又在骂苏淳无能。看到这里,感觉海萍是对的,但是作为苏淳难道就不想找个富婆,或是富二代吗?这样的男人也不用这么辛苦地去奋斗了。但是这时反映出苏淳的男人的担当,他只是默默地忍受,同时也觉得自己亏欠了海萍。尤其是在向自己父母借钱时,苏淳宁愿去借高利贷也不向父母要钱买房子。这又是苏淳人性光辉的一个亮点。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留在上海呢?这个追求是否错误的呢?后来苏淳又拒绝当公司的科长,从而辞职自己去创业,弄网络童书店,这看出苏淳洁身自爱,从长远谋划自己的人生。
海萍勤恳,上进。但也有自私的一面,知道妹妹海藻一脚踏两船,也没有强烈阻止,而是任由她继续沉沦下去。
名牌大学华业的抵抗诱惑的能力是如此弱,而能力也是弱。让人感觉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人的存在。不管小贝能力如何,他与海藻是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小贝与宋思明相比昵称?为什么这样被情欲牵制着呢?毕竟二奶犹如过街老鼠,良知,尊严在哪里呢?难道真的是社会病了吗?要先苦苦的劳作后丝丝的甜,还是要不属于自己的甜,最后却是得了超出自己能力的甜呢?
宋思明的人品也并不高尚,原本有家庭的人,就应忠于自己,忠于家庭,为什么要引火烧身,让自己身败名裂,让家人蒙羞。难道他就比小贝强了吗?
都说是社会的病,其实个体人的思想变质,胆大妄为,独顾自己享乐,不安份守己。通过这本书,我质问教育的意义在哪?读名牌大学的意义在哪?结婚的意义与责任在哪?为什么要生小孩?是不是温饱思淫欲是正确的呢?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果我们做好自己,安份守己,忠诚于自己,忠于家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的事情吗?这样社会还会生病吗?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方可守得住繁华。我们共勉,为创造一个文明的,良性循环的社会机制,也是我是每个公民必须要做到的义务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