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久困樊笼的孩子们马上就要离开守候了自己18、19年的父母,去往自己的远方。他们不用为钱发愁,因为父母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于是,这群年轻人就带着余额充足的银行卡信心满满地迈入大学校园。然鹅,有了物质资产就可以独立应对大学生活了吗?答案是 NO。当大学新生的道德资产积累不足时,仍然无法很好的融入半社会化的大学。那么孩子们前18年的人生银行中的道德资产的多少是由谁来决定的呢?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给孩子们的提供的道德资产少的可怜,而只有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好孩子后面一定有有好父母,熊孩子后面也一定有熊父母。我小学时常听到班主任老师这样批评某些家长: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任凭孩子放任自流。有些孩子因为一些小事就和人打架了,其实不是他们生性自私,性格反复无常。有些父母从小就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去了学校不能吃一点儿亏,有人让你感到一点不舒服的话,你就打他,打出了事儿也没关系,有我和你妈替你扛着。于是这些孩子们就迈出了熊孩子的第一步,在学校总是惹事打架,他们欺负那些弱小的,屈从那些强势的,很早就有了欺软怕硬这样的劣根性。
其实说是熊父母,只不过是他们很早就把人性的阴暗面教给了自己的孩子。这些熊父母出身底层,一辈子的碌碌无为让他们对社会产生了数不尽的埋怨,他们把自己的不努力归咎于别人太自私,他们将自己的不坚持归因于别人的好运。
这些熊父母本身就是一些不成熟的“巨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我在地铁上为一个小女孩让座,她开始还不好意思坐,结果她妈妈说:“没事,他比你大,你坐到座位上吧,下一站咱们就下车。”到了下一站,小姑娘准备下车时,结果她妈妈面无表情地说:“下一站下车。”又一站到了,小姑娘又准备下,她妈妈说:“下一站下车。”这时我看到小女孩眼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她然后问她妈妈:“妈妈,是下一站下车吗?”她妈妈不耐烦地说:“你问啥呢?说得就在下站下车啊!”女孩然后用怀疑的眼神盯着地铁的们。下一站果然没有下,这次女孩也沉默了,不再焦虑不安了,她理所当然地坐在那里,没有感谢也没有抱歉,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本该就属于自己的帮助,因为她知道这是母亲教给她的,因为自己弱小,所以应该被帮助,别人也必须帮助。
熊父母对改变自己生活毫无能力,他们悲观消沉,总认为那些比自己能力强,比自己优秀的人应该帮助他们,他们传递给孩子们的也是弱势有理,贫穷有理的价值观念。可怜的孩子们也就从潜意识里有了这种我无能,我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的无力感。
反观那些好父母,他们总是将生命看做一件美好的事情,他们心中充满了爱、感恩与正能量。有一次我在学校餐厅吃饭,旁边坐着一个农民工,他的穿着很不起眼,满身尘土,鞋上还沾满了泥巴,两只手还有没洗净的石灰,但他的脸上却有着自足幸福的神情。突然他看到一个穿着黑色T裇的男生,那件T裇前面写着“人生苦短”,他然后对那个男生说你衣服上这四个字充满了负能量,被你父母看到以后他们会担心你的,你要是改成“幸福美满”就好了。男生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说:“嗯,谢谢您”。
好父母总是那些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他们对那些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孩子也有着长辈的关怀,他们“好管闲事”源自于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热切期望。
好父母就是一个有智慧的教育家,他们很少用硬性的说教去教育孩子,而是以身作则,时时刻刻都在用身边的人影响孩子,总是用榜样的力量鞭策孩子。我有一次和一个同学乘公交,上来一对母子,我同学然后把位置让给了这对母子。她们坐下之后,母亲对孩子说:“孩子,姐姐给我们让座是不是必须的呢?”小男孩抬头看看母亲,说:“不是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男孩说:“谢谢姐啊!”于是我看到小男孩跑到我同学面前,大声说了句谢谢姐姐。小男孩回到座位,那为母亲又说:“姐姐给你让座是因为你比姐姐小,那以后你遇到比你小的弟弟或妹妹该怎么办呢?”小男孩想了想,说:“我也给他们让座。”
其实教育孩子真得没有那么困难,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父母启迪孩子的教材,身教重于言传,闭上嘴,迈开腿,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