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明王朝1566》看管理者掌控术(上)
这周正好被家人安利了抖音“史君说剧”中,史君讲解的《大明王朝1566》,将电视剧与小说、正史背景有机结合,抽丝剥茧、妙语连珠,让人欲罢不能。
这部被豆瓣评分9.7的神剧,演绎了一位生性多疑、极度自私又极度聪明的君主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不顾百姓疾苦,不修吏治,视百官为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只专心修道寻遍长生之术。
但他在位40余年,不理朝政却知晓京官一举一动、百官讨薪挨打却不敢言、倭寇侵犯却节节败退、高智商高情商的内阁、太监总管却对其无比忠诚、拼尽全力满足其私欲。
不考虑身为君主的大义大德,单从管理者掌控力的角度,嘉靖帝必有过人之处,管控下属的手段是极其厉害的。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极度聪明,他是帝王之术的高手、识人用人的高手、推理预测的高手。制衡、捧杀、预测、布局之于他是信手拈来,权术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下面就来一一细述。
第一是制衡之术,贯穿嘉靖帝的整个管理生涯
贯穿大半部剧的严党与清流,是党派的制衡,每个党派通过推举都建立了从县令到内阁,盘根错节的政策同盟。
一个以皇帝为靠山,尽力满足皇帝私欲,整人搞钱支撑修道事业,当然也不忘中饱私囊,这就是以内阁首辅严嵩为首的严党。
一个以太子裕王为靠山,保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和理想主义、愿为百姓谋事,但更多只是夹杂在党派权力之争的洪流之中,最后也沦为嘉靖帝的捞钱工具,这就是以内阁次辅徐阶为首的清流,历史名人张居正、海瑞就是清流的代表人物。
除党派的制衡外,重要人物间也是制衡式的设计,比如太监总管吕芳、太监副总管陈洪。吕芳堪称“完美人格”,是剧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他和蔼可亲、宽宏大量、带下属如沐春风,在临退休之际,也不忘小徒孙“冯宝”的命运低谷,能将皇帝赐予他的“保命护身符”用于救助冯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促使杨金水、冯宝、朱七等都愿为其卖命。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着6字真言“思危思退思变”,在伴君如伴虎的现实下,伺候嘉靖帝几十年,也站在权力的巅峰几十年,得以善终,实属不易。
再说太监副总管陈洪,权力欲望极强,身为吕芳下属,一直窥视吕芳的位置,而嘉靖帝也总时不时让陈洪品尝权力的味道。
浙江贪腐案第一次海瑞的供词呈上来时,供词不仅涉及到严嵩等内阁还涉及到皇帝,为免嘉靖帝难处理,吕芳私会严嵩、徐阶,敲定重申事宜,而陈洪趁机向皇帝打直属领导吕芳小报告,致使吕芳去看墓地,严嵩被软禁在家、徐阶被软禁在内阁。吕芳短暂下野,陈洪上位,得到权力的兴奋感顿时溢于言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嘉靖帝重要的管理哲学。党派的制衡、主要官员间的制衡,都使他得利的位置,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第二就是能把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剧中有很大笔墨讲述了倒严的全过程。严党可以说是嘉靖帝和严嵩一手培育起来的,正如剧中严嵩在暴雨中喊出的肺腑之言,大明王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嘉靖帝,也只有一个人能为皇帝遮风避雨,那就是我严嵩。
在如此“深厚”的革命友谊之下,是什么促使嘉靖帝下定了倒严决心呢?是严党没有利用价值了。
随着严党集团的发展,裹挟在其中各层级利益集团的壮大欲望如火山的岩浆喷涌而出,也是随着严嵩日益年高体弱,对严党集团的控制力逐渐下降,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徒弟胡宗宪,违背严嵩之意,与倭寇决战胜利,是对严嵩控制力的致命一击,再加上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专横跋扈,政治上极不成熟,总之,严党集团越来越难控制了,对嘉靖帝来说,用严党弊大于利,已经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了。
即使这样,嘉靖帝也不忘榨取严党的最后一点价值,倒严的决策就表明这一点,抄家严嵩等严党核心管理层,收回1000万两银子,处决严嵩之子严世蕃以平民愤,但严党并未被斩草除根,严嵩告老还乡,严党大部分官员仍居要职,这是对最新站到权力顶峰的清流集团的一种制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