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羊城留踪

广州:五岭以南第一楼-镇海楼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3人  2018栏杆拍遍

         高踞仙城最上头,万方多难此登楼。金汤空抱筹边略,觞咏难消吊古愁。绝岛风尘狮海暮,大江云气虎门秋。苍茫自洒英雄泪,不为凭栏忆故侯。

        这是清末进士、爱国诗人丘逢甲率领义勇军反抗日军占领、保卫台湾失败后,于1895年回到广州时写下的《镇海楼》二首诗的第二首。为众多登临镇海楼诗作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首名作。

        镇海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公园内,是广州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明清时代的广州城地标。镇海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时任广州守将朱亮祖在扩建广州城时,于城北的越秀山上修建横跨山麓的广州北城墙,并在越秀山顶建此城楼。登楼眺望,羊城秀色可尽收眼底,因而被人们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自清代以来,此楼一直名列“羊城八景”之一。

        下图、这是镇海楼-广州博物馆内展出的镇海楼照片

下图、今日镇海楼-“廣州博物館”全貌

下图、这是在镇海楼最高层(五层)拍摄的广州市区照片

下图、由于广州市区现代化高楼林立,现在登镇海楼远眺,昔日“大海夺流,五山南来,以临北户,形胜在目,浩淼无际。夫楼、昔日之楼也,不改者、山海也(语出民国黄节重修镇海楼记》全文在见本博客附录二)”的景象,再也无法看到了。

下图、俯瞰紧邻镇海楼的“越秀山体育场”。照片右侧的石碑为孙中山纪念碑

下图、这是镇海楼下面的展览区,陈列的是清代国产古炮和从德国购入的火炮。在右侧的长廊内,展出数通古碑,著名的“贪泉碑”就在其中。(关于“贪泉”碑,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下图、镇海楼匾额    (因我拍摄的匾额很不清楚,此照片来自网页,特此说明)

下图、镇海楼五层门口的楹联、上联: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下联: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闌看劍淚灑英雄

         说明:此联未注明撰联人书写人。关于此联,据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广州年鉴》卷3“名胜古迹”一章内载: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市政府因保存古迹,重行修葺镇海楼,“闽人沈演公,复补书前人李棣华撰联”。所补书的就是上述楹联。(:李棣华为彭玉麟的幕僚)上世纪50年代这一联的木版散佚,因而逐渐讹传为清光绪时兵部尚书彭玉麟所撰,甚至误为张之洞所撰。联文也有误传。撰联人和书写人到底是谁,现在还有争议,有待学者进一步考证。

         此联的照片及说明,请看下文。

下图、这是镇海楼五层内关于镇海楼历史图片展览的“前言”。

下图、矗立城垣 羊城标识       右小图:为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刊印的《广州府志》,卷首绘“广州府城郭图”,城北镇海楼赫然在目(图最上部)。

下图、数历危劫     兵家必争                      右侧为《镇海楼历次兴废图表》

下图、清代状元金珄《镇海楼》拓片  乾隆九年

         镇海楼   羊城兩旬住體疲人事稠望 / 山不得到俗態為山羞明當 / 解維去半日閑須偷獨將一/ 老兵蹋馬趨山陬龍祠亭沼/ 勝花竹枝相※其西觀音閣/ 褊迫不足留延緣呼鸞道遂/ 登第一樓(制府某公題額也俗名五層樓番禺坡/ 陀伏粵秀誰與儔茲樓實冠/ 冕極北揚高旒飛甍殷南斗   (以下未拍摄) 此为五言诗,原文照录未加标点。

下图、陈恭尹书《镇海楼赋》 清康熙二十八年   因此卷较长,故分段拍摄,此为第一部分:卷首

下图、此为第二部分:

下图、此为第三部分

下图、此为第四部分

下图、此为第五部分

下图、此为第六部分

下图、此为第七部分:卷尾

下图、: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仇巨川编纂的《羊城古钞》中,卷首绘有期待羊城八景图,此为羊城八景之一“镇海层楼”。图中镇海楼屹立越秀山巅,海波浩淼,白云舒卷,林木葱荣,游人如织。

           中:清刊本《岭南见闻》中辑录了一组书画名家秦祖永绘制的羊城八景图,此为羊城八景之一“珠江泛月”。自珠江南岸眺望广州城,越秀山上城垣、观音庙、镇海楼历历在目。

           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刊本《白云越秀二山合志》中的镇海楼

下图、老照片:清末越秀山城墙及镇海楼

下图、镇海楼记     明·张岳         全文请看附件一

下图、重修镇海楼记     民国·黄节     全文请看附件二

下图、左侧对联:吴子复书清兵部尚书彭玉麟题镇海楼对联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兵部尚书彭玉麟奉命到广东督师抗法,以五层楼为海陆两军指挥部,誓死保卫国土。1885年,彭玉麟在镇海楼上题写此联:“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闌看劍,淚灑英雄”。民国初年尚可见彭氏所书此联,后散佚。该联为1957年吴子复书写。

            右侧对联: 胡展堂先生舊題  民國卅七年十二月呂燦銘補書

          胡汉民题镇海楼联,原刻胡汉民手书《曹全碑》体,后佚,经吴子复补书,又遭散佚。此为呂燦銘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所书

下图、丹青题咏    翰墨留香      左:谭廷闿《广州杂诗·五层楼》

        去日妆楼有坏墙,旧经行处尽堪伤。当时已觉欢如梦,何况今来梦已忘。三公祠庙化为烽,粤秀堂书泣暮蛩。惟有五层楼上月,引人愁思入寥空。

谭廷闿(1880-1930),湖南茶陵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此诗为其1925年在广州人国民政府常委兼军委委员时所书。辑自《广东历代书法图录》

         右陈毅《登广州镇海楼》

        羊城高楼接大荒,五百余载镇海疆。四时花木春烂漫,满腔语调古铿锵。百年海舶带灾祸,历代谪宦富篇章。最是人民革命好,黄花岗连红花岗。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曾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下图、设置展馆     文博之光   右侧小照片为:1920年2月11日,广州市立博物院开幕典礼

下图、镇海楼

下图、这是镇海楼东侧绿地中的明代三羊石雕,三羊同群,人称“三羊开泰”,有寓意“吉祥”之意。

下图、这是镇海楼右侧的广州古城墙,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图、在这段城墙上,布展的是广州市最早使用过的无轨电车原型。电车左侧是《广州百年城市交通回眸》展览图片。

下图、这是在镇海楼侧面拍摄的照片,从斑驳的墙面上看,镇海楼虽然经历了630多年风雨洗礼,基本保存完好。

下图、越秀山公园内近年修复的广州北城墙

  附录一

                        镇海楼记        明·张岳              按原文照录

        广东、海邦也,其会城故治番禺,自汉以来号称都会。我国家临制宇内,幅员万里,因岭海以为金汤,是

邦隐然实当管錀之寄。城内北偏有山曰越秀,拔地二十余丈。国初天兵南下,列郡既听受约束,守将永嘉朱

侯亮祖始作楼五层以冠山巅,曰镇海。楼成而会城之形势益壮,其后楼渐圯。成化中总督都御史襄毅翰公命有

司修完之。比烬于火,亟图再作,以费钜力艰,持弗决者累年。嘉靖甲辰,提督尚书蔡公经、巡按御史陈君储

秀折衷群议,出帑金二千三百有奇,以为木石瓦甓丹漆僦佣之费,选用能吏稽董工程,以明年乙巳闰月兴

工。既而蔡公去,余来代之,陈君去,御史杨君以诚代之。越又明年丁未正月朔工告成。规制如旧,而宏伟壮

丽视昔有加。楼前为亭曰“仰高”,左右两端跨衢为华表,左曰“驾鳌”,右曰“飞蜃”,旧所无也。方楼之未

作也,环海百万家挢首赍嗟,若失所负;及其既作,重簷飞阁,迥出云霄,以临北户,羣山内向,大海浩渺,如

免者之冠,痿者之起,凡海邦之形胜精神有不迅张翕沓以赴兹楼者乎?

        昔我太祖皇帝以丙午丁未岁,命大将帅师北伐,是岁又以偏师徇岭外,然后天下合于一楼。于是乎始作

列圣,继昭统,受休烈。至我皇上稽古重光,礼文焕然,楼之废而复兴也,又适值于斯时。葢斗纲之端贯营

室,织女以指牵牛之初,越所分星也。其日丙丁,其辰午未,其方宿为朱鸟之精、文明之象,气数参会,有足

徵者。斯楼之成,岂徒抗形胜于一邦,实所以彰我国家一统休明之盛,元元本本,明示得意于无穷也。书称

有虞氏之治日,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亦必以是为盛。当其时,阳德昭融,虽海

隅之远,为其臣者莫不靖共一心,以敬承上德,无一毫阴浊以翳其间,葢其君臣之际如此。今吏而食于岭外

者冠葢相接也,登高骋望,宁独无帝臣之感矣乎?夫苟目前之安而不知有政理之要、风俗之本,此徇禄之

臣,非体国者也。撤去户牖之私,独观信息之原,不以远自肆,不以位自画,一食息,一起居,无一不属于君

父。其于政理之要、风俗之本,为之必尽其方,而又扩之以广大,持之于久远,精粹明白,夙夜匪懈,庶几于

古所谓黎献欤?登降俯仰此楼,岂不有光而无媿也哉!故书以告后之君子。

        初左布政使朱纨、按察使屠大山请余为记,余方有戎务未遑也。是冬乃克为之。二君右布政使龚辉、

左参政张鏊、右参政张烜、佥事何元述皆迁去,在者左参议顾中孚、朱宪章,右参议方民悦、都指挥夏忠

而、左布政使周延、右布政使蔡云程、按察使林应标、右参政陈仕贤、副使周宗镐、周大礼、黄光升、蔡克

廉、佥事陈崇庆、黄大廉、徐缉、都指挥梁希孔、广州直飞曹逵先后继至,同观厥成云。是岁丁未冬十一月

吉。赐进士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敕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泉南张岳书。

                                                                        督工广州府同知程鐸

 附录二

                重修镇海楼记       民国 ·黄节       按原文照录

        越秀山拔地二十余丈,俯视层城,南对海珠石,依山而起者,若观音阁、学海堂、菊坡精舍、山半三君

祠,而上有红棉草堂,堂左偏则镇海楼。考旧志名迹,按地以寻,而吾犹及见,匪若越王台、玉山楼就湮于数

百年上也。时代推迁,山川历劫,名迹倾圮,非人力所能保持,盖有天数焉。若乃毁于人则悉数,吾尝及见

者,今惟盘登断碑而已,岂天也哉。镇海楼以地偏而得存。顾楼亦数被兵,清初尚可喜曾断碑而已,岂天也

哉。镇海楼以地偏而得存。顾楼亦数被兵,清初尚可喜曾驻军其上,以飞鸽传书,一日数往返,中宿峡。光绪中

衰,彭玉麟掌边防,来屯斯楼,设厅事第三层,画梅花悬于中。尔时士大夫登眺箢楼者,卖饼饵茗荈,往往延

坐终日。扶梯板高尺计,历阶数十,人不惮登,故游迹之所常至,而楼以不荒。辛亥已还,龙济光据粤,于楼

之西方南筑镇武楼,置炮石火药,布逻骑,禁樵采,而楼遂荒。其后八九年兵火不绝,争城者必争山,楼乃

没为马槽车厩矣。五百年来,楼一毁于有明,成化间提督蔡经、张岳重建之,迄崇祯末而渐圮。再毁于顺治

平藩之乱,楼遂废为平地,盖至今而三矣。明之初,朱亮祖始为楼,高五层,志书称五层楼,张岳题记曰镇海

楼。康熙二十六年,吴兴李士桢又重建之。今楼四壁屼立,殆始建之基耶?抑重建之基耶?使龙济光以后,

楼再为平地,人亦无知楼者矣,而辛(幸)存其基,则楼所自外之地偏而不为人争故也,岂天也哉!余二十年去乡,

不登兹山, 今而来临, 惟斯楼四壁仅存, 远望海珠石犹出水际, 天赋之奇行亦填为道路, 人与天之不相容

又,岂天也哉!民国十六年,信宜林君云陔任广州市市长,叹斯楼倾圮,建议修复,旋以乱辍议。逾年,林君

复任市长,请于政治会广州分会,得议交工务局规庀,出市币四万有奇,为木石瓦甓灰铁髹漆之费,稽董程

役,于是年五月五日鸠工,讫十二月而告成。因其四壁,复其高甍,编木易之,令土衷楹,以铁垩其外。工既

成,广州市教育局局长、信宜陆生幼刚复受林君命,以斯楼为博物院,得骈罗古今庋藏不可方之瑰异。俾邦

人士登眺之暇,兼资研索,属余为记。当楼之未修也,赭壁青烟,塊然附郭,残城坏堞,出没其下;及其成

也,涂饰丹雘,扫除烦秽,盘马纡道,干云而上,大海夺流,五山南来,以临北户,形胜在目,浩淼无际。夫楼

昔日之楼也,不改者山海也。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顺德黄节记并书

                                                                                                                          端州梁俊生刻石

          镇海楼1-4层,为广州博物馆展厅,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请看下集:广州博物馆

原题:(原创)五岭以南第一楼-广州镇海     2014-08-20 14:26    发表

2018.12.31     阅读(647)| 评论(18)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