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你是在管教孩子还是撒气?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167人  欧阳赫瞳

今天看见一位父亲管教自己的孩子,拿着棍子狠狠下去,不顾众目睽睽,凶神恶煞的眼神和恨不得往死揍的全力以赴,我自然知道这背后肯定先是孩子有错的,可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

您是在管教孩子,还是在撒气?

我记起小时候爸爸也会“打”我,通常是在我任性至极或者愚笨之至的时候,他再也熬不住了,便蜷起四指,手心朝上,高高举起,轻轻落在我的头上。那时候娇气的我,爸爸还没敲下来,已经是委屈得要命了,泪哗哗的掉。

家里还有一根家法“条子”,就是父亲从外面捡来的细竹条扎起来的,高高悬在我的房梁上,光是看上一眼就已心生畏惧。我一伺机就爬上凳子把它摘下来扔掉,不久又被高高挂起。但其实,这一辈子我也没有和“它”真正亲密接触过。那大概只是父亲对我的一种震慑吧!

长大后有一次听爸爸和别人侃我儿时的事情,说起凶我的事情,看着我的眼泪,心就已经软了。即便如此,我对父亲的“敲脑门”功法也是十分惧怕的,不管他平日里如何地宠爱我对我有求必应,在成长过程中有任何不同想法,我也不敢和他理论什么。

今日看着眼前场景,再细细回想起来父亲的“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是怎样深沉的一份爱?我深知父亲原本火爆的脾性,却能让我在收到一份敬畏和警醒的同时,在极怒的情形下用这份爱来约束自己的情绪。

已在亲子教育路上修行十余年的自己,教、学和践行的路上,我深深知晓“管”住情绪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知易而行难。那个年代还没有“智慧父母”的学习和各种心灵的修行,我的父亲只有为人父母爱的本能。我无比庆幸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还属于孩子们中间幸福的少数人群。

也经常有家长问起:能不能打孩子?

我只能笑而不答,人和人不同,打和打不同,岂是一个简单的“可不可以”就能定下这生杀大权。

有些父母怒目圆瞪,心里、嘴里和拳脚都冒着“火”,还到处宣扬着孩子多么的顽劣,自己如何无奈或如何理直气壮。我却可以断定这绝不是管教,而只是挂着“管教”的牌坊来宣泄成年人那些不清不楚来历不明的情绪,孩子只是无辜的导火索而已。泄完火,早已忘了前因后果。只长身子不长记性的孩子便是在这样的家庭了,看一看便知家常便饭。只等哪一天孩子翅膀硬了,打也打不赢,管也管不住,说也说不听,父母便再无招法了。

古语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说,是否科学呢?有些父母手杖下去也是掷地有声,内心却是一片安宁,打在儿身痛在父母心,每一杖下去知道要帮助孩子记住怎样的教训。待孩子痛定思痛,再温柔回来淳淳训导,揉拭孩子身心的同时不忘劝解孩子,拨开迷雾,清明方向。大户人家的家法通常如此,有言在先,秋后算帐,有规可依,有理可循。

有些家庭从来不打孩子,真的就是好的教育吗?我小小总结一下,不打孩子的家庭通常三种情况:

一类属于溺爱型,只哄不教,更不用说打骂,让小小的孩子不明是非黑白,礼仪尺寸,这样的父母其实也在“打”孩子,他们自私的满足了自己“爱”孩子的欲望,却要假“未来”和“社会”之手去给孩子狠狠的教训,此乃披着“无私”的自私,当然父母无意如此,其实是一份无知的爱。

另一类是压抑型,一面秉着斯文教育的旗帜,一面也管束不了自己内心的失望,这样的家庭或许不会有打骂,但陪伴孩子成长的却是没完没了的比对羞辱、挖苦和讥讽。有一个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考上匹配门庭的大学,整整一年和孩子不说话。我想面对这样没有打骂却充满语言冷暴力或高气压的家庭,还不如开篇场景里的父子来的痛快,至少打完骂完还能继续欢笑。

当然也有真正礼教的家庭,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用爱和榜样、智慧和耐心滋养孩子的一生,我相信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再大的风雨前,心中也有阳光。

从心理学来分析,人分抑郁质、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此能不能打,也是因人而异的。

抑郁质的孩子性情沉稳坚定,因为自我标准和期待较高,所以保守悲观,遇事容易陷入焦虑,未到心理预期容易情绪化,但内在意志坚定,属于暗自对赌型,打在身上,伤在心中,一言不发闷在心中,打出来的是孩子与你一辈子的阴影和隔阂。内秀的他们如果能遇上成熟和视野心胸宽广的父母,下一个圣贤说不定就此诞生。

粘液质的性情安静内向,不喜言语不擅表达,属于人群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众演员,有时候才华容易被掩埋在安静的外表之下,需要家长多加关注和挖掘、鼓励,不能打骂、乱扣帽子贴标签,越打越没自信。性情安定乖巧懂事的他们遇上懂得赏识自己的父母,他们很有机会成为后起之秀。

胆汁质个性冲动易怒,心浮气躁、好功喜大,是团队中的战斗士,目标感极强,但需要多当众表扬戴高帽子,给予才华的施展空间。一打就跑,玩个失踪离家出走什么,我不跟你玩了,或者一言不合就开始对战。过刚易折,有能力有个性的他们如果有幸遇上高情商的父母或导师的耐心教化和训练,自成大业。

多血质的天生乐天派,享乐主义者,爱玩易忘事,喜怒哀乐皆在脸上,是天生的人际大使外交官。属于打完就忘,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一切照旧。他们原是幸福的种子,撒在哪里哪里开花,遇上严苛和高标准的父母,如遇烈日,天赋会被炙烤而枯萎。但遇上智慧和宽怀的父母,便是孩子之福。

亲爱的,你们家的孩子属于哪一种?你是否是他们对的父母?先懂孩子再懂教,是教育不变的规律。

“教养孩子无非弄清楚,什么时候该轻拍他们的屁股,什么时候该抚摸他们的头。”

作者:欧阳赫瞳

“静心、读书、书写、分享”,
与我而言,很美好的四组词,
我愿意这样安放我的余生。
欢迎您用任何方式表达: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打赏,我都能接收你的欢喜共振。感恩在简书相遇同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