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药危害极大,家长们你真的做对了吗?
相信每家都有一个小药箱是为宝宝准备的,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但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那么对于日常情况处理和宝宝用药,我们又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小儿用药遵守三不要原则
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相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小儿用药要遵守“三不要”原则。
1、不要给患儿随意滥用成人药。
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婴幼儿更应慎之又慎。如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适于成人应用,若给患儿应用则不易掌握用量,一旦过量,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又如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用药尚需注意,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后很易中毒。
2、不要滥用小药。
有些家长把一些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如抗菌药物不按时按量的滥用,会导致耐药性,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药物就起不到杀菌消炎作用了。又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里多含有大黄、黑白丑等泻药,盲目使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积蓄中毒。孩子无论吃什么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不要给孩子滥用补药。
不少家长在盼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健康的心理驱使下,购买一些营养保健品给孩子吃,如蜂王浆、花粉、鳖制剂、脑黄金等等,甚至连一些药品也当做补品服用,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锌制剂、赖氨酸等都当成补剂来用。如此滥用保健品的危害很大。上海曾有报道,在儿童早熟门诊中,25%是滥用补药造成的假性早熟,甚至有的女童5岁就出现了月经来潮。
不同阶段宝宝的喂药方案
新生儿
由于小儿体质较弱,生病在所难免。在给小儿喂药时,家长应懂得有关服药的常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1.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把药水(或将药粉溶于糖水中)倒入奶瓶,让小儿像吸奶一样服药。如果是少量药粉,可以直接放入小儿口中,然后再用少许糖水送服。
2.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孩子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小儿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孩子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孩子竖起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
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饱后小儿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五岁以下的孩子宜服流体类药物。
5.由于药物实在太苦(如中药汤剂),小儿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孩子到6岁就可吞药片,嘱孩子将药片放到舌根区,并立即喝水,要强调孩子把水吞咽下去,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
6.有些孩子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药物时拒绝服用,此时家长应耐心给孩子讲解,使他们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并自觉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婴儿期
孩子在l岁以前服用的药物,多半是散剂(如果遇到是片剂,就将片剂碾碎)。若集中药物粉末,放在奶瓶的奶嘴洞附近,往孩子嘴里一送,借着那股水的冲力,碎药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孩子肚里啦!由于牛奶的某些成分会在胃部形成保护膜,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千万注意奶瓶里面装的是水而不是奶哦!
另外,也可先将药物放于孩子的舌尖部,喂温开水,使其迅速咽下。因为,舌尖部的味蕾主要感受甜味,近舌尖的两侧主要感受咸味,舌后两侧感受酸味,舌根部则感受苦味。因此,服苦药时,应尽量减少药物与舌根部的接触以及在口中停留的时间。
幼儿期
喝汤药,可先取舌头般大小一块果丹皮,贴在孩子的舌头上,然后让他喝汤药。喝完药再喝点白开水,最后把果丹皮吃了,效果很好。若是药片,可撕一小块果丹皮,把药片包住、捏紧,再放到孩子嘴里,用水冲服,孩子就乐意服用啦。这里,起关键性作用的果丹皮,就好像医生身上的隔离服,能“隔离”掉药物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