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与时机

2022-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鹤鸣九皋

几个人在一起闲聊,总会说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处事说话的表现也不一样,有人比较听话,有人性格倔强,有人爱出风头,有人喜欢独处,等等,这也正是世界丰富多样的精彩之处,对待不同的孩子所用的方法方式也得有所变化,所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然同一种方法在某个孩子身上管用,在其他孩子身上就不一定管用。

有人发现对孩子用强的不行,动不动就来个逆反,或是默默反抗,或是大人说什么他偏不去做,再大些就更约束不住了,大有我行我素的的潇洒。后来发现夸几句,戴个帽子,孩子很高兴,这个时候要求什么相对比较容易接受了,也不去和大人顶着做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帽子,老师也是一样,有的老师进到教室里就把笑容给忘掉了,变得不会笑,好像把自己装到了一个硬壳子里,与外界的新鲜阻隔开了,看到什么都感觉不顺眼,养成了训诉的习惯,但站得太高了,可能就会高处不胜寒了。家长也有这样的,从不爱发帽子,不管孩子做的好与不好,都好像无动于衷,最后孩子也无所谓了,没有了做发的激情了。

同时对孩子们教育的时机也要把握住,不然错过了最好的教育窗口,以后即使用更大的力气也不一定有好的收效了。

曾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年年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都做得非常好,成绩突出,自己也有很丰富的经验。他自己有好几个女儿,后来添了一个儿子,自然高兴,应该出于偏爱,没少得到全家的宠爱,这就造成孩子个性的肆意张张扬,如脱缰的野马,再难得以收拢,到稍大些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不服管教,心思难放在学习上。及致开始教育,发现已经不听说了,来硬的不行,来软的也不行,后来尝试谈话,写书信沟通,让朋友劝说,让女儿激励,什么方法都反复使用,仍然没有收到效果,最后也没有学成什么景。大概如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督促他养成好的习惯,估计会要好许多的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