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怪人,我只是享受孤独
一朋友总是说我怪,不爱聚会,不爱说话,性情怪异,总结一句就是不合群。他说我即使一个人在屋里待一整天也不觉得无聊,遂给我冠以“孤僻”的标签。而对于一个人待几小时就觉得要发霉腐烂的他来说,在他的潜意识里,我的人生和生活都是黯淡无光,了无生趣的。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我的生活很是无聊。对此,我只能回以庄子的一句话:“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霓虹灯似乎是夜生活开始的标志,灯一亮,人们便褪去白天上班劳作的疲惫,瞬间脱胎换骨精神抖擞一头扎进夜市的喧闹中,划破黑夜的冗长沉寂。
偶尔架不住朋友的盛情邀约,也会跟她们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夜市。啤酒似乎是夜生活必不可少的,与其说它是酒倒是更像一剂良药,有麻醉效果的良药。多少生活的酸甜苦辣就着啤酒一饮而尽,仿佛真的可以“一饮而尽”。
我不是怪人,我只是享受孤独夜市虽济济一堂,车水马龙,我经常是在人愈多的地方,我便愈想逃离回家,愈觉孤独。反而一个人的时候对“孤独”二字全然不觉。我是个不喜夜生活的人,要是晚上十点还在外面的话就觉得必须要回家了,不然心里总是不安。这就是那位朋友说我“怪”的原因了。
之所以会不安是觉得与以往的生活作息不一致。每晚是固定要看书写字,最重要的是夜晚的沉寂与安静最适合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白天,我们都是处于社会状态,必须要与他人接触社交,未必是真实的自己。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最接近自然状态,更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都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却忽略了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与自己相处。我们总是需要借助“群体”这个载体来证明自己并不孤独,但不知那些欢声笑语是否真的发自内心,那些热闹繁华是否真的让你内心丰饶?
孤独感其实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者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孤独在所难免。孤独并不会因为你恐惧而消失,更不会因为你每日歌舞升平而落荒而逃。
于我而言,孤独是饱满的。这种饱满是《月下独酌》里,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很自豪很自由也很丰饶的孤独;也是《蝶恋花》里,李煜的: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份孤独刻骨铭心,情不能已,夜不能寐,旁人无从感同身受;更是杨绛先生: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正是这份对孤独的无所畏惧才让她安然度过亲人相继离开后的艰难生活,才迎来了一个人的春暖花开。
我不是怪人,我只是享受孤独马克思说:“人生而孤独,却不甘寂寞”。生活本就是一场与孤独的博弈,正是那些见缝插针的孤独成就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孤独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有时候内心的空虚和恐惧,并非孤独在作怪,而是它在这里多留了一间房,让你舍得花时间给自己留一个空间,不在人群中行尸走肉般东穿西窜,坐下来和自己心平气和的聊聊天。
比起在不属于我的热闹里装模作样的“陪笑”,我还是更喜欢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天地。在私人小天地里,我可以执手唐诗宋词,遥望诗词里的盛世或凄苦,窥探千古诗人的内心波澜;我可以在充满年代感的宣纸上挥墨泼豪,满纸纵横千万字;我可以煮一壶岁月的清茶,在袅袅清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也可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样的孤独让我心弦舒放,怡然自得。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自由的孤独,温柔的叛逆,获得自我精神的丰富,深沉和慈悲。这种感觉无比舒适,无比享受。
最近读到诗人弥尔顿的一句话:“意识是超然而独立的,它本身就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这句话放在孤独二字上便是最好的诠释。很多时候,纵使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环境包围着,孤独也是无处不在,还是会感到孤独。
记得叔本华说过:“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此刻,我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品茗书写,悠然自得。对了,想跟那位朋友说:“我不是怪人,我只是享受孤独。”
获取授权